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浅析高中美术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广东省云浮市第一中学 童平珍

  摘要: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学困生的减少和教育转化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一问题, 本文从分析高中美术学困生的界定、分类、成因入手,探索转化美术学困生的途径,以期对美术学困生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探讨,从而促进其转化。

  关键词:美术学困生,成因,对策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能有效地解决好学困生的问题,素质教育也不能深入的发展和推广。因此,深入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解决学困生问题,消灭学困生现象,是当前教育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学困生”的界定与分类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所谓美术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校教学环境下,智力正常,在同类群体中,美术学习水平较低,在美术学习中感到困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美术教学要求的学生。根据“学困生”的现状,依据他们的困难程度、形成原因及外在表现,具体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㈠基础薄弱型

  学习基础差是这类学生学习上的主要障碍。“学困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不同科目内容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方面基础都差。就美术基础来说,高中美术“学困生”有着较大的差距,基础近乎为零的为数不少。这意味着美术知识、美术欣赏、美术技法都要从头开始,这种科目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没有艺术细胞”,从而主动成为学困生。

  ㈡动力缺失型

  当代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一切有家长代劳,很少安排自己的生活,即使机械的做了许多比较成功的事,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思维,就象别人的脑袋长在自己的肩膀上,很难产生成就感,所以学习动机很差。这类学生在学习动机、态度、意志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处于弱势。他们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常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目过。

  ㈢学法不当型

  “教是为了不教”是人们提倡的教育新思想,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成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的不当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因素之一,美术课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美术学习方法,虽然很用功,学习效果却不好。比如素描学习中形体和调子的问题,这些学生不能认识到形体优先的原则和调子排列变化规律,导致自己常常在基础形体上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法提高自己的成绩,最终成为了学困生。

  ㈣品德缺陷型

  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自我控制能力差,且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道德品行不端,以致演变成为“问题学生”。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应试教育用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结果造成“学困生”大面积存在。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影响“学困生”的因素也在变化。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从教育学角度来看,主要原因不外乎外部和内部两大方面。

  ㈠外部原因

  ⒈重知识教育、重应试能力、重考试分数的高中教育导致各地各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长期积淀的“劳心者治人”及教育中“优胜劣汰”的观念,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一部为学生害怕读书甚至干脆放弃学习;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如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数量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个别毕业生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愿到落后地区或艰苦行业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就业难,一些不明事理的人们继而在社会刮起了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之风,也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⒉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孩子的表现自然能打上父母的烙印,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影响都很大。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愈加迫切,也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视学习为畏途。一些家长素质不高、文化程度偏低,或者对于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子女学习的内在需要得不到强化,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消极作用不言而喻。

  ⒊学校教育的不当举措。一方面,高考指挥棒使教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偏爱学习上的“尖子生”,而对美术学困生则关心较少,甚至置他们于不顾,从而导致这些学生放任自流,自我放弃。另一方面,出于对教学业绩和教学效果的追求,美术教师常常心情迫切,甚至急于求成。比如,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在素描静物的基本形体还画不好、透视尚不准确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进行色彩的绘制,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即使个别色彩感觉很好的学生也会因为素描静物不过关而最终停滞不前,因此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

  ㈡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即学生自身的原因。不管“学困生”属于哪一种类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存在心理缺陷。学习困难与心理缺陷往往互为困果,或者是学习困难导致心理缺陷,或者是心理缺陷导致学习困难。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的心理状态都主要表现为:

  一是抑郁、自卑。“学困生”的心理大多表现为厌烦、压抑,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无可奈何的状态,对学习无任何兴趣可言。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孤僻自怜。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常常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在学习上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与那些成绩优良的学生作比较,于是产生了“我不行”的自我暗示,过低地评价自己,长此以往,自卑心理日渐强化。

  二是迷惘、矛盾。一部分属于能力型、基础型的“学困生”,他们也想学好,但由于学习基础未打好,或学习技能差、方法不对头,虽然学习很努力,但结果还是不如人意。因而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产生了严重的受挫心理,对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束手无策。有些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与学习的期望值差距较大。他们原本学习成绩就比较差,在学习上没有较大的成就感,但在其内心深处,却又希望自己也能象学习成绩优良的同学那样,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重视,因而也在暗地里下功夫努力可收效并不是很大,处于深切的矛盾之中。

  三是消极、懈怠。有些“学困生”由于意志薄弱,往往管不住自己。他们常常自我安慰,认为自己学习虽不好,但还有其它的长处;自己尽管差劲,但回头看看还有比自己更差的同学殿后因而甘居下游,且心安理得。还有的甚至盲目地认为自己平时不行,考试的时候不一定不行,存在着侥幸取胜的思想。因而不思进取,无意改变现状。

  四是逆反、偏激。由于“学困生”常常受到种种程度不同的歧视,因而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由此滋生出对他入的嫉妒心理。“学困生”在学习生活中常会遇到家长喋喋不休的唠叨,同学的指指戳戳,甚至老师的热嘲冷讽。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漠视、被歧视的心灵很难尝到人间的温情,所以感情很脆弱,面对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吃惊的过激行为。

  五是焦虑、放纵。实际上,许多“学困生”也想在学习上能有“翻身”之日,于是在无形中给白己加压,进而产生焦虑情绪。一些“学困生”整天忧心忡忡,生怕自己赶不上人家,导致心神不宁,甚至心中时常充满无名之火,学习状况非但未能好转,反而呈下降趋势、于是反向发展、原谅并放纵自己,听天由命,自甘落后,甚至走上邪道。

  三、 “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在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从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㈠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老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要做到博爱,首先要热爱学生,要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理,做到对好学生爱,对后进生也爱。承认学生在认知、理解和各种能力方面所表现的差异水平,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例如,在美术技能的练习课上,教师应以欣赏的心态面对学困生,平和的语调、微笑的表情,都是学困生进步的一种力量,多帮他们进行示范,逐渐树立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使他们感到“我也可以画好”。另外,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要多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只要他们举手,就让他们优先发言,让他们感到教师心中有他。俗话说: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功。让“学困生”明白,学习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共同去把学习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㈡创设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如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做到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将一个个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让学生感到只要稍加努力就可达到目标,就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他们很容易体验到成功,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经历中,在完成任务时的快乐感和成就感的体验中,“学困生”就会获得一种“我能行”的自我效能信息源,使得自信心不断增强,进而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主动的去学习。

  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认知的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主要措施。对于高中美术生来说,“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种能力正是他们所普遍缺乏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技能、技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已有技巧和新技能之间寻找契合点,新能力是在旧能力基础上的累积,而不是另起炉灶。例如,美术作品鉴赏可以和历史课加以贯通,因为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当时社会的写照,是另一种历史,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个侧面。造型不准的学生可指导他们多画画石膏素描;色彩画不好的学生可多临摹一些印象派的绘画;对于画画拘谨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临摹奔放的作品,象席勒、门采儿等;需要提高构图能力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多看看大师的作品,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

  ㈣运用科学评价,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首先要以欣赏的眼光肯定的审视学生的作品,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对“学困生”的评价要与学生自身的昨天比,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肯定优点和成绩。美术学习结果的存异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发展性评价,鼓励、引导“学困生”促进他们自我完善。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㈤坚持“分层次教学”,唤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在确定“学困生”的教学要求时不能急于求成和“一刀切”。应分清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可以采取减缓坡度台阶,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高中美术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于教师来说,不能搞一刀切,这样会造就更多的“学困生”。而分层次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实行阶梯目标,对优等生和“学困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差生变优、优者更优。例如,在色彩的教学中,对优等生的要求是:构图合理、色彩协调、15个色阶以上;而对“学困生”的要求是:构图相对合理、5个色阶以上。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人都能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唤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当今,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国家主席习近平说过:“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无论学生先天禀赋如何,我们都应该利用一切有利的手段塑造和引导他们吸取人类文明的成果。每个学校都有“学困生”,教育质量的好坏他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教育程度,素质程度。“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下一篇:试论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困境及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