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去学习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学习了新《数学课程标准》后,我认为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要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才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我认为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我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我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3÷8”,

  竖式上商0.3后,余下的6究竟表示多少,

  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

  3÷8=0.3……6,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乘法

  是除法的逆运算来检验:0.3×8+6≠3,

  得出余数应该是0.6而不是6,在竖式上的余数6表示6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初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作为教师,我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我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同时让学生体验了“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说数学”我指的是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

  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下一篇: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