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把处理的视频、图像、文本资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始终在积极作用之中。如学习《墨梅》这首诗,在聆听教师配乐朗诵、观看了“梅花”的视频及图片后,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作用,进而兴致勃勃地结合梅花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去朗读古诗、体味诗情,理解、领悟到梅花不畏严寒、无私奉献、高洁自重的道德情操。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多年来教育一直寻求的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目标。

  二、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口头表达创设了情境。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之前,让学生在上网查阅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去了解桂林,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丰富了感性认识,积累了感性经验。学习课文时,很快能体会到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不虚传。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及其他传播媒介查找我国其它的名胜古迹,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当学生沉浸在网上再现的情景中,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乘势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进行口语交际,分别介绍自己在网上欣赏到的美景,抒发自己网上游历的不同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尽情倾吐心中的愉悦之后,又让他们说写结合,把游览过程及内心感受整理成文章,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

  2、创设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在教育网络化的今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合作解决问题,互为师生、互相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可便捷地搜索相关网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可“登陆论坛”,将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还可借助于电子邮件、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网络中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非本校、非本地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获得多元化的语文知识……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敢于质疑,使每个孩子都有对学习内容的独特见解,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语文课堂则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3、开发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如何在广泛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地判断资源的价值并进行取舍,如何将资源重组并合理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制定的知识目标,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自行通过网络或从资源库搜索、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交流,并获得新信息;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及相关事物等。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查找、收集、整理、创造等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信息技术是学生探索问题的桥梁,利用直观的效果,解决课文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信息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习气氛,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真正地体会到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

  2、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来看,对课文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学生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可能出现障碍。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如《小音乐家扬科》的理解就可以建立在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是巧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唤起情感体验。如《飞夺泸定桥》这类课文,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现大渡河的水流湍急,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过江的惊险场面。使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进行描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呢?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新途径。

  1、拓展学习的内容,促进语文教学的优化。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网络与语文学习的整合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的可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学习的拓展……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开放,成为一泓永远流淌的活水。

  2、丰富作业形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式、层次性、个性化的作业,其练习效果比传统的要好,是传统的作业方式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通过带有娱乐性的、不断给以肯定的作业形式,能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一种成功,感受到一种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开拓解题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如进行写作训练,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作为命题要素;。然后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写作,给了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

  3、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让学生尽早、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而电子教材可以作为完成语文学科目标的有效途径,或者说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新的电子图书库,提供很多与时代脉搏紧扣的阅读材料,而且篇幅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既可以为语文课的学习提供服务,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用电脑统一呈现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大大提高了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不断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只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积极地开发、研究、探索、实践,语文教学就一定能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初探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一名语文老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