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古诗教学中自学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难点,而学好古诗,学生将终身受益。怎样让一“难”一“益”这对矛盾得到统一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达到目的。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个人的做法有如下四点。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敲门砖。古诗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第一环。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对于历史背景和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穿越时空,到达作者所处的年代,与作者沟通交流,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同身受,这样才能很好的体会诗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和人性美。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应介绍南宋的有关历史及诗人的生平:陆游出生三年后,徽宗、钦宗二帝被金所掳,北宋灭亡。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伴随他成长,而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促使他更加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来得不到朝庭重用,多次罢职闲居,壮志难酬。最后,被罢斥归山阴故里,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秋》是归故里的第四年,也就是68岁时所作,《示》是85岁时,也就是临终之年,这是他的绝笔诗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难点,而学好古诗,学生将终身受益。怎样让一“难”一“益”这对矛盾得到统一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达到目的。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个人的做法有如下四点。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敲门砖。古诗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第一环。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对于历史背景和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穿越时空,到达作者所处的年代,与作者沟通交流,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同身受,这样才能很好的体会诗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和人性美。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应介绍南宋的有关历史及诗人的生平:陆游出生三年后,徽宗、钦宗二帝被金所掳,北宋灭亡。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伴随他成长,而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促使他更加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来得不到朝庭重用,多次罢职闲居,壮志难酬。最后,被罢斥归山阴故里,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秋》是归故里的第四年,也就是68岁时所作,《示》是85岁时,也就是临终之年,这是他的绝笔诗。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刻地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秋》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诗人为大好河山的沦陷而感到无比愤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便可知其中遗民哭了六十多年,能不泪尽吗?能不盼望王师到来吗?同时可明白诗人是在为遗民呼号,想引起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心,那么,诗人的爱国之情也就显而易见了。《示》中诗人在他有生之年(80多年)时刻不忘收复中原,可惜未能实现,“但悲不见九州同”,悲痛之情便跃然纸上,但至死坚信王师北定中原之日必将来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壮之情直。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刻地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秋》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诗人为大好河山的沦陷而感到无比愤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便可知其中遗民哭了六十多年,能不泪尽吗?能不盼望王师到来吗?同时可明白诗人是在为遗民呼号,想引起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心,那么,诗人的爱国之情也就显而易见了。《示》中诗人在他有生之年(80多年)时刻不忘收复中原,可惜未能实现,“但悲不见九州同”,悲痛之情便跃然纸上,但至死坚信王师北定中原之日必将来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壮之情直逼读者。再如《早发白帝城》的教学,在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作者李白的资料和这首诗诞生的背景,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随即乘舟东下江陵,那种惊喜交加,那种畅快的心情,也就很容易理解李白式的夸张与浪漫。

  教师在指导课前预习时,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并借助教材注释反复阅读古诗,把难点做上标记,上课时有重点的听老师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会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体验到豁然开朗的畅快,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起到一个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课堂发挥

  学生有了良好的预习基础,就会有积极的表现欲望。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井喷式爆发,老师在课上要先抑后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课伊始,朗读入手。默读,指读,轮流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含义的理解来诵读。教师从学生诵读的状态掌握学生理解的程度,适时引入学生对自己理解的表达。学生表达是不要限制框框,引导学生“信口开河”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予以点拨。在学生共同存疑处精当设疑,引发学生的思考与争议,从而达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的教与学,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上时间的高效率利用,事半功倍。

  三赏读激趣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朗读欣赏是古诗学习中的最高境界。有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再用配乐练读,竞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把学生引领到学习的更高境界,进而捕捉诗中已经,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的“喜”,“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中的“怜”,“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中的“哀”等等

  四直观升华

  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是一份宝贵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英·安诺德语)所以,现在我们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能使学生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但是,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知之甚少,小学生尤其如此。诗人的水平再高,诗的语言再精妙,也只是抽象的文字。对于那些自学能力稍差,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的学生来说,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古诗的兴趣呢?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古诗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学习古诗感兴趣,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并且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声韵美,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使学生更文明更高雅。

  总之,切实把握好古诗教学中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今后学习我国古代文学其他瑰宝,是一件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事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下一篇:小学古诗文学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