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精讲多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张晓鹤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既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也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只有熟读成诵,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妙语连珠。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要靠科学安排,教师应尽量减少手舞足蹈的表演、锦心绣口地展示。让学生直面文本,认真的读,充分的读,用心的读,用心去感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多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证“读”的时间。

  1、精讲多读。教师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做到精讲多读。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教师的讲是为了帮助学生疏通思想,指点迷津,拨正方向。因此,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点子上,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和空白处,腾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多读。

  2、以读代讲。对课文中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的部分,无需作详尽的讲解,应“以读代讲”。有些易于意会而难于言传的句段,如《丑小鸭》一课中,“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又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感叹句:“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类句子很难讲得传情,我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以此把不可言传的情感读出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通常情况下,语文课都应做到三读:(1)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脉络;(2)细读。即边读边议,边读边思,抓关键语段,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斑羚飞渡》中结尾的句子:“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里的“灿烂”是指彩虹吗?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理解:不只是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的行为和精神的闪光。(3)精读。即评品语言的美感,欣赏课文精华。因此,只有把“读”贯穿于语文课的始终,才能达到正确的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这一基本要求。

  二、选准“多读”的内容。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本,抓住重难点,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调动学生参与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古代诗文让学生多读。每篇文言文,每首古代诗歌的内容都是很丰富的。而课堂的时间都很有限,必须突出重点,抓住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句段,精讲多读,特别是课文中一些揭示内蕴、议论、或抒情的中心句,文词优美的篇段,更要让学生反复吟诵。要让学生入情地多读,体会感情,明白中心,并与作者一样激起感情的共鸣,这样既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激发了读的兴趣。

  2、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多读。课文中有许多出色的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精彩之笔,有些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情节,一个普通的句子,却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这些内容,学生往往不太注意,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其中妙处。

  3、有欣赏价值的片段让学生多读。课文中的一些片段写得很美,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引人入胜,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描写的生活图景,那就要让学生多读,熟读成诵,识记文中的美词佳句。如《春》中描写春花图的一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对这些精美的语段,可以引导学生看图并结合文字进行描述,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章的节奏美。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有很多的途径,以上只是本人一点不成熟的体会。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适时鼓励,激发阅读兴趣,总会有收获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读写结合    下一篇: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