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试论体育教学与德育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原是“道德教育”或“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早已提出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明确要求:全面锻炼学生的体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身体基础;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教育和美育,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体验运动的乐趣,达到精神愉悦,获得体育锻炼快感。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简而言之:既教书又育人。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责任感。

  体育教学中育人的特点: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动态性、身心合一性、社会性。

  德育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政治保证,德育也是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体育教学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段。

  课堂常规是进行正常体育课堂教学所必须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它对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与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作风,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都有重要意义。例如:着装的要求,上课集合要求,练习转换的信号、手势等等。通过课堂常规的教育,能够严明纪律、严格要求。达到爱生尊师,一切行动听指挥,增强集体荣誉感等目的,培养吃苦耐劳的高尚情操,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

  各种体育教材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教学内容会时时刻刻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比赛中对方进行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误判时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节节胜利时,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大等。教授体育的目的、任务时激发学生努力锻炼身体,以便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而打下物质基础。讲授体育功能时,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提高祖国在世界的威望而努力学习。在教基本技术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法规、法则,做文明的、守公德的好学生。体育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和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具体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结合学生的特点"要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善于启发诱导,热情耐心;既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做到区别对待,又要注意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3]。

  体育教学通常在室外进行,容易受到气候、场地、器材及周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样的教学条件下上体育课,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的思想、情绪表现。如果不注意引导和教育,即使是好的条件也有会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倘若指导、教育得法,条件不好时也能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所以,体育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客观教学条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有鲜明的集体感,且能充分反映学生个性特征的身体教育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和严密的组织形式,严格课堂常规,要求学生在身体练习中自觉克服个人欲望,按照集体的行为规范和共同义务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之符合运动规则和集体的需要,并使一些基本的道德义务、人际关系以及在运动场上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为学生所感知,且在运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是为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教育改革正呈目标功能多元化,教学内容不断拓宽教学方法向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未来的健康生活态度、意识、锻炼习惯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及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也拓宽了对学生体育课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范围,活跃氛围。如:结合实际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及北京申奥成功设计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都为体育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体育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树立正气,利用集体的力量抵制不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实践证明,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如遇刮风、下雨,学生间发生冲突。场地设施出现意外变化等,教师要从容处理,借机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克服、排除困难的能力进行培养,对好的现象给予表扬、鼓励、分清是非;对不良行为及时处理,进行教育、帮助。

  上好引导课:引导课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次室内授课,其教育目的是通过有关情况介绍,去动员、组织学生认真上好体育实践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及作用,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从而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还可以结合本学期体育教学内容、任务、要求、考核项目及标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学习目的,共同完成教学内容。重视理论讲授课:理论基础知识既是提高学生体育卫生文化修养,指导学生体育实践,培养和发展智力的基本环节,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环节。理论基础知识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很多内容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所讲的知识能够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用体育教学制度和规则指明的行为规范来训练指导学生,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游戏和教学比赛的规则,任何人都要执行,不得犯规。这样就能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一定要注意时效,及时抓住时机及时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仔细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言行,不管是好的现象和错误的倾向,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或指正,也可运用集体舆论引导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耐心教育要言之有物,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课堂有时会出现不良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及时指出,提醒学生注意,也可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共同帮助改正,这样的批评教育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唯一一门从小学开到大学的必修课,如何通过体育课教学贯彻德育要求,把健身强体与德育结合起来,把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寓德育于体育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总结的课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下一篇:体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