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不管是以前的思想政治课还是现在的思想品德课,在农村都称政治课,在师生们眼中都是说教课,把它与枯燥、乏味、空洞相联系,学校、老师不重视,学生就更不喜欢。原因是初-、初二的思想品德课一贯来以副课的形式出现的, 就像烧菜的佐料是主菜的搭配和点缀, 政治课成了主科教师满课时的搭配, 这个学年是你上, 下个学年换他上, 既没有专业教师, 也没有专职的任课老师,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去了解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和目标,就更谈不上花心思和精力去研究它了。虽然有时也能考出好成绩来,但并不能说学校、老师的重视和学生们喜欢。这-点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行和掌握的知识来了解。到了初三政治课虽然成了主课,有了专业教师或专职教师,又被纳入了中考,学校重视、教师重视,但学生未必有兴趣,因为学校、教师重视的是成绩、是分数,而不是学生的品行。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里?+二年来,在我不断地努力下,这种局面在我校有所改变。学校重视了、老师也认可,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也浓了。学校每年都邀请我给学生们上一到二次思想品德讲座;给老师们上一至二堂公开教学课。我的感触是兴趣很重要,特别是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与以前的思想政治相比, 它的主要特点是淡化了教材知识体系,强化了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和活动实践,突出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和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主要形象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推动者和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促进者。那么,新课程中的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才能把它上好呢?根据我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我认为,教师至少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加强自身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使自已成为“天字” 型知识结构的现代教师;二踏实研究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养成,如果没有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怎能实现以上的主要目标?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第一,这是由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的易持久的特点。而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一定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虽然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掌握最基本的抽象概念, 但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的支持,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自觉地将思想品德的具体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并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第二,这也是新课改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在动力。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注重知识体系的编排风格,采用板块式结构, 对初中生综合进行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从实例入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情感因素较强,这就为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创造了平台,也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学生把基本道德要求由感兴趣自觉或不自觉地内化为自身要求。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当今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接受的信息方方面面,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品德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形势,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现今因厌学而缀学的人数占缀学的比重在不断攀升,是缀学的一大主因。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思考,在兴趣中掌握基本的品德要求和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四,是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需要。

  当今的教学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就离不开学生的认真学,而想学生认真学就得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走向成功教学的关键。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只有把学习者的责任和快乐有机地佶合起来,才会使教学进入更高的境界,才能有效地提教学质量。

  二、我的激趣心得

  笫一.重视笫一印象,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可以感染。通过感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关键。我坚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一开始能给学生一个上课风趣、情感丰富、可亲可近的形象,就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践其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因此,我每在接手一个新班、新年级时,都特别重视开始的几节课,尤其是第一堂课,竭力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学生。

  在笫一堂课上我不仅以适当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来展示我的上课魅力和本学科的说服力、感召力, 还借助身体语言来强化感染力。身体语言不仅对口语起着辅助作用,而且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插上想象的翅膀,活跃思维,调动情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的学问,那就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吧!”我要让学生感觉到,我的课堂富有激情, 饶有兴趣, 又很民主, 上我的课没有什么精神压力, 听起来轻松,有收获感。其待下一堂课的到来。

  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中不仅要沿续风趣轻松的课堂氛围,还要融入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 从学习氛围上巩固学习兴趣。民主与平等原本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追求目标之一, 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氛围既说明了思想品德课的”言行-致” 又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真实性和可实践性;而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观念。在课堂内我对每个学生保持平等, 男生、女生,优生、后进生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都认真对待,真诚交流,课上课下的困难我都真心帮助,尽力解决,时时显露出教师的真情与爱。这有利于师生心灵的交流,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尤其能扣动因成绩差而厌学学生的心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正如教肓名师魏书生所说:“民主像一座塔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接心灵的桥就会越坚固。”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尊重学生人格,以一颗火热的心去关心、爱护他们,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视之,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一旦学生信赖了你,对你教的课程有了兴趣,他就会主动、认真地去学、去探究。你所指出的不足或缺陷,他就会积极及时地去改。否则就容易产生对坑情绪。

  第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分不开的。在农村由于家庭教育落后,小学人生教育未提上日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刚入初中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初中学习科目忽然大增,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本能地拼搏一下便放弃了,如果教师们不知情地批评,他们往往因厌学而辍学。如果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能及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给了他们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知道为什么要学,但不知怎么学,也会因难学而弃学。我的做法是从本学科开始, 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具体做好预习、上课和复习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上课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课后结合作业进行复习和反思。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动机产生了,学习兴趣就有了。

  第三、注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准备过程,它不同于-般意义上的备课或写教案,而是-种综合性的、系统化的、在多种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准备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教学设计是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创设教学情境为着力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提供条件。正如国外学者梅里尔曾强调指出的,“教学设计是-种将不同学习策略整合进教学经验的一门技术,利用这些教学经验可以使得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和更吸引人。”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就能创设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产生并逐步增强。当然, 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层次、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注意选择应用多种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便更好地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

  第四、关注差异,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个人的智力发展速度和方向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他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拥有不一样的大脑;当教育能够考虑到而不是否认或者忽视人所具有的不同智力和长处时,教育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意学生知识差异、兴趣爱好不同,而且关注学生个性和发展方向差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和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我们一般都以中等生为主体、主流来安排教学,同时必需兼顾两头,让优生感到课堂有益,值得学习、值得探究;又要让后进生觉得有事可做,在不断进步。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让外向型学生有的放矢,又要让内向型学生有自由感,乐于参与,还要给不积极的同学一个引导和督促。如在探究交流后,多数的回答由外向型同学完成,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少量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由表露出一定信心内向型同学来回答,同时把目光多留给不积极的同学,督促他们去学习去思考。此外还要关注班级的差异,不同的班级就存在差异,有时差异还挺大,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去调动不同班级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掌握多种激趣方法,结合教学实际,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若不注意去经营保持,原有的兴趣也转移、消失。如何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做法是掌握多种激趣方法,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导课, 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复习旧课,再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这-方法确实有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既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扎实了基础,又能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讲授,没有生拉硬拽痕迹。但如果经常采用此法就显得单调平凡,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了。要是我们在这一方法的基础上,不时地穿插一些其他的导课手段,如故事导入法、格言导入法、重大事件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等。我在上初三第四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一课时, 第-课时用十六大报告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段话:“……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来导入新课; 笫二课时则用了传统的复习导入法; 第三课时用了我乡刚发生的有关一片山林的处理争论来导课, 先让同学们选择支持的观点, 是支持曾现在木头价格好-次性伐完还是支持分批伐卖分批育苗, 然后引入新课。第二节笫一课时用刚发生的村委会选举导入, 第二课时用复习法导课, 笫三课时则以设计活动来进行……纵观这几堂课, 学生都很兴奋、 兴趣浓, 事后的测试也不错,特别是那些原来常考三、四十分的学生大多考及格了,有几个还进入优秀行列,三位不及格的也都在50多分。不仅导课是这样, 一堂课的其它环节也应如此, 因为学生的兴趣兴奋时间是不长久的, 我们只有根据教学实际, 不断地更换激趣方式来撞出学生心灵的火花, 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确保教学效果。

  第六、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激发和维护学习兴趣。

  表扬是一种重要评价手段, 它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它能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这种评价起点低、目标小、 评价勤、 反馈怏, 学生最感兴趣, 最容易接受, 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吊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正如现代心理学表明的, 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既之后, 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 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 形成愉悦的心境, 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对学生的表扬方式是多样的, 如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动作、拍拍肩膀的认可、握握手的感谢,都是表扬,它能像一缕花香、-股清泉那样地沁人心脾。可见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 坚持正面引导, 这是没有错。这是否意味着课堂就需要一味地表扬着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当学生说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时, 我们要表扬;当学生做时边做思考,我们要表扬;当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得出信息或结论时,我们要表扬……否则就不宜表场。如果一节课上处处有表扬反而会使学生产专浮躁心理, 影响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无论回答得如何, 都会得到表扬, 久而久之他们还会在乎表扬吗?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 过多的夸奖起不到鼓励作用, 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 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 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面对形散神又散的乱课堂,教师就必需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去改变,以免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化为泡影。合理的批评不失为一种方法。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性格,能造就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其实批评也是一种教育,它与表扬是相辅相成的,有时批评的效果是表扬所达不到的。就如我刚接手的这届初一学生, 他们应是我市新课改的第三批学生, 上课举手积极、回答涌越,但质量不高。我用了一节课来试验、观察,发现他们举手只是为了表现自己,获到老师的认可,而不管老师问什么,应如何回答,甚至老师没说他就举手了,是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在同学回答时,其他人不会倾听只顾自已举手,嘴上大声喊到“我来、我来”; 让他们就问题展开讨论时,大部分同学就借机忙其他的事,如做小动作、嬉闹、谈课题无关的事等等。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神散形又散’。课后我分别找了三类同学谈心。第一类学生成绩比较好、反映比较快,但学得很浮躁、不能静下来思考。我在肯定他们的成绩和智力的同时,指出了他们存在的不足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举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证明或说明。第二类是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同学,我在一一表扬他们的优点后,也一一点出他们还存在的不足,特别指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他们走向优秀的拌脚石,我期待他们成功。笫三类是小动作不断、随意讲话的同学,我先是结合他们表现狠批一顿,让他们理亏得没有声音,然后又转过话头去表扬他们的闪光处,如有礼貌、会帮助人、独立性强、体育好等,让他们保持自信,借机提出让我们合作一起来进步。以后的课,及时投给他们期待的目光和微笑,发现进步课上或课后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现在我这个班巳有‘形散神聚’ 的感觉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堂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