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善积累,巧运用,让作文亮起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刘进升

  每当到作文课,许多学生就头痛。当老师说开始写作文时,有的发呆,有的咬笔头,有的找作文书……就算完成了,也不理想:表达出不清的,堆砌材料的,材料陈旧的,欠真情实感的皆有之。一问,学生都说不知如何写,搜肠刮肚也想不出一点内容。听了他们的话,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秀才,接到一个命题作文,趴在屋里望着梁头苦思冥想整整三天,胡子捻断了一绺子,也没有憋出几个字。其妻望着他那副可怜相说:“你文人写文章,比俺女人生孩子还难哩!”秀才一拍桌子说:“夫人所言极是!您女人生子恁难哩,肚子里只要有,总能生出来,我肚子里是空空如也啊!”的确也是,若肚子里空空如也,不论如何使劲,也是生不出孩子的。秀才看出了问题的关键。学生写作难,就是肚里没有“孩子”。学生能浮想联翩,文思泉涌,必须积累有丰富的情感和材料。所以,指导学生进行情感、素材的积累,并能巧妙地运用,学生的作文一定会亮起来。

  一、善积累,让学生肚里有料。

  1、积累感情,诱发学生写作的冲动。

  感情是作文的生命,好作文就是一段富有生命激情的心灵体验。“感人莫先乎情”,故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情动于衷,发而为文”“情动而辞发”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言辞才能真实动人,清脆悦耳;内容才能开合有致。一些作家情到浓时,一泻千里,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最出名的要数《陈情表》。李密6个月丧父,4岁母亲改嫁,从小体弱多病。能长大成人,全靠祖母含辛茹苦。积累了如此浑厚的感情,才能写得那样真挚恳切,凄婉感人。再让我们看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倾向,由纯粹的说理与思辨性转向注重让考生有感而发。比如上海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2006年是“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是“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年是“他们”;再看看广东省的,2006年是“雕刻心中的天使”,2008年是“不要轻易说不”。这些作文的命题,都体现关注考生对自我生命的思索与悟解以及对生活视域的倾情行为。可见,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要想在高考中作文取得高分必须有真情实感。这就要平时积累丰富的情感。积累情感的方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积累,也就是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里,与其中的某一方面自然地建立感情,加深感情,从而积累感情。例如校园生活。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情谊等。另一种是自觉积累,即带着明确的写作目的,到某个环境时有意识地体验某种生活情感。但作为学生,后一种有条件限制,所以最好两种方式结合。在学校和家里有意识地积累某方面的感情。如同学,朋友,师生,母子,父子之间的感情。学生积累的情感,一遇到火花,就会像火山般爆发出来,作文自然一气呵成。

  2、热爱生活,从中汲取素材。

  要想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就要热爱生活,只有对生活充满爱,才能保持写作的活力。许多学生向老师诉苦,学校的生活太单调,太枯燥了,每天的生活不是学校就是宿舍,除了上课还是上课。但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生活总有一些东西触动我们的心灵: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教师的教诲,为班级球队的呐喊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关注让我们体会到同情的可贵。生活充满色彩,生活充满了喜怒哀乐。学生出现以上的情况,主要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只要细心观察,再平淡的生活也能搜集到感人的材料。例如在校园,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那棵花开了,花的颜色、香味、形状怎么样;身边同学的穿着、表情昨天和今天有什么变化;学校的标语有没有更新等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重要的是能在见惯事物中有新的发现。这就要求学生处处留心,时时不忘观察。让我们看看下面的片断:夜晚,我在灯下定稿,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的头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台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着力量在我手中跳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一用力,它就不会再支了。可是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这是台湾女作家林杏子的《生命 生命》里的一个片断。虽然描写的是平常生活,但它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生活充满爱,对生命充满爱,对生命的无比珍惜。由此可知学生并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用心思考。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3、挖掘教材中的“金子”。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章节内容,就是学生写作丰富的材料之源,更是学生学习语言取之不尽的仓库。因为这些文章大多选自古今中外家精品,高度概括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凝聚着前人的生活经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可以成为学生写作中最好的素材课文中所描绘的山川风景可以成学生写作参照的对象,许多古诗文中的至理名言可以成为写作中很好的论据。如不为五斗米丧志的陶渊明,关心国家和人民疾苦杜甫,爱国的陆游,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探索的霍金,不怕困难为事业献身的诺贝尔;“先者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而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等名句,都是学生写作时极好的素材。

  4、巧读书,广积累。

  要积累更多更好的材料,就要多读书,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家,都是博览群书之士。司马迁遍览皇家藏书,毛泽东书房几乎图书馆。读书时,可以从中学习语言、章法、技巧等。书读多了,经过“消化”,就变成自己的了,写起作文就会得心应手。正如古人说的“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如何读书呢?

  作为高中学生,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去看书,所以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重点读。例如科普类的,新闻类的,报告文学类的,散文类,诗歌类等,各找几篇出名的作品来读,从中吸收营养,积累写作素材。另外,还要指导学生精读。所谓精读,就是对名著反复阅读,读熟读透。对书中所刻画的人物铭记于心,对书中叙述的情节熟记于脑,对书中的构思、结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反复咀嚼,对书中的感情基调常常揣摩。在写作中多模仿,仿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在实践中运用到。鲁迅的《狂人日记》就和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有不少相似的地方,这说明鲁迅借鉴过《钦差大臣》。还有就是指导学生泛读。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到,“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广泛地阅读,尤其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更需要博览群书,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史、哲学、戏剧,甚至鬼神迷信,江湖手册都要有所浏览。如《红楼梦》,不说别的,单说曹雪芹为秦可卿开的药方,就使今天的老中医十分佩服。

  材料积累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如从网络、电视节目、聊天、看报刊等。材料积累好了,那就要看我们怎样运用。

  二、启发学生思维,多角度运用材料。一个事例可在不同议论文中运用,只要角度适合就行了。高中生接触面狭窄,加上学习紧张,时间有限,要记住太多的事例,积累太多的素材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素材,从不同角度运用。例如《老人与海》,可以运用在以下几方面:(一)、运用到人格尊严方面的—他一次又一次会用他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将粗陋的武器刺进鲨鱼的头颅,即使最终的结果仍是只剩下那十八英尺的鱼骨架。从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传达给出来的那种高贵的灵魂和坚不可摧的人格尊严。(二)、运用到挑战自我方面—老人一连几天被钓索勒,被海浪摔,被大鱼牵引的小船晃得头晕、恶心,但他在心里不断地抬充自己:“你是行的。你永远是行的。”“我要与你们奉陪到底!”他“奉陪到底”的决心正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人生奋斗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坚忍耐挫的意思。(三)、运用到成败得失方面—老人独自在海上打了八十四天的鱼,却一无所获,是收网不干,还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必须选择的重大问题。老人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说鱼的选择就是待在一切圈套、引诱和诡计都奈何它不得的深水里。“我的选择呢,就是到那什么人也没有去过的地方把它找出来。到那世界上什么人也没有去过的地方去。”当然还可能用在目标梦想、生命价值、面对失落等。再如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就可能运用到宽容、知错能改、以大局为重和团结就是力量等论题的论据。

  积累了真挚的情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肚子里有了“孩子”,加上恰当、巧妙地运用,学生“肚里的孩子”怎会难“生”出来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创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