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直以为低年级的学生单纯,好管理,课应该也不难上,现在才发现之前想的过于简单了,一年级,孩子们还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总是乱糟糟的。知道光严厉批评是没有用的,于是我就会软硬兼施,一会儿哄哄,一会儿凶凶。发现这样只能暂时有效果,时间一长又不行了。有的孩子聪明伶俐,可是不能专心,上课常做小动作,边玩边学,做事拖拉。我发现注意力是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绊脚石。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 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上课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何来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呢?所以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我们教师从课堂入手,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如上课前,除了文具盒、课本、练习本之外,其他东西通通都撤掉,让桌面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以免繁杂的物品干扰学生的学习使他注意力不集中。加强口令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以便瞬间收聚注意力。这些小孩子纪律意识较差,在上课之初往往很难在上课铃声响起的一瞬间马上安静进入准备学习的状态。这时如果有一个让他们形成了条件反射的口令,那效果会大为不同。这些口令有些是在学前班就已经形成,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照搬来用,有些则需要教师在开学之初自已确定并通过多次训练而形成。例如:老师说:“请安静” 学生答:“就安静”;老师说:“请坐好”学生答:“就坐好”。老师说:“小小手” 学生说:“背起来”等等,一句简单的口令往往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收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游戏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给汉语拼音的分类时,可以采用“小白兔找家”的游戏,将各字母分别写在剪成小兔形的纸片上,然后分发给不同的学生,若学生人数少,一人可以发几个,然后在黑板上贴上写好“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字样的小屋,在教师的帮助下让这些字母对号入座。从而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清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在学习生字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并让学生认清该生字的偏旁与结构,可以将生字的偏旁与另一部分分开,让一个学生将偏旁贴在黑板上,而另一个学生将余下的部分与此偏旁贴在一起组成当堂学习的生字。这种方法可以叫做“找朋友”,如此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该字的结构与偏旁。诸如此类的办法甚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比较其效果,逐步达到理想的程度。如此,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而在脑力上也不易疲倦,节省违持纪律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进行课中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此年龄阶段的儿童,爱听表扬,争先意识较强,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适当地组织一些学习竞赛,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大脑神经,引起他们的兴奋,从而提高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我在教学中,每堂课都会在黑板的右边四分之一处画一个比赛成绩记录表,此表如下:

  例如一班共48名小朋友,共分4个小组,每组12人,每个学生在这个表格中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谁举手答对题,教师都会根据其答对程度给予1-3分的奖励,并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记在表格的对应方格中,下课前利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予总结表扬,一个周进行一次小结,对得分高和有进步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让学生形成长期的竞赛意识。此种方法适宜于潜移默化,慢慢培养学生的注意素质,锻炼其定力。在这个长期、长效的竞赛中,又可设计一些短时间的竞赛,例如:听后复述、利用生词说一句话、读一段课文或几个生字词、书写的工整与正确率等,从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完成语文教学之根本。也可以将这些短时竞赛的成绩分转化为1—3分归计到上表格中,与前者一起奖励。

  我们课堂的40分钟时间很宝贵,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我想,追求高效率是我们教学中一直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漫漫长路上,我将更加努力。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天性,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的义务教育素质评价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