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追问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一节设计巧妙滴水不漏的课例,虽然很精彩,但给人一种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的感觉。有时,课堂教学中意外“生成”的“错误资源”,可以使一节平淡如水的普通课例泛起阵阵涟漪,而教师趁热打铁地进行追问则把课例推向高潮。

  关键词:追问 受“忽视”的知识点 “催化剂”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在已有的问题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则往往能突破教学难点,走出教学误区。追问可以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和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解决知识上的“盲点”,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规律的探索,往往停留在模糊肤浅和简单的水平上。因而在课堂上采用追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利用课堂“生成”中的“错误资源”进行追问。

  一节设计巧妙滴水不漏的课例,虽然很精彩,但给人一种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的感觉。有时,课堂教学中意外“生成”的“错误资源”,可以使一节平淡如水的普通课例泛起阵阵涟漪,而教师趁热打铁地进行追问则把课例推向高潮。学生在以自己的背景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认识难免会出现偏差。这就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追问,让学生寻找其错误的根源,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试商方法,我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进行巧妙的追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92÷30竖式计算时,我问学生:30乘几的积最接近是92?学生不假思索就齐声说出是3。于是,我故意误导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个谬论:除数乘几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商就是几。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其实他们正一步步掉进老师设计的“陷阱”里。而在教学140÷30时,我故伎重演:30乘几的积最接近是140?学生回答是5。我趁机追问:根据“除数乘几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商就是几”的规律,商应该是几?学生脱口而出“5”。我在商的个位上写上“5”,然后在140的下面写上150。还未来得及计算余数,同学们就议论纷纷,一致认为商“5”错了!我笑着对他们说:那应该商几才对?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有了这样一次难得的“教训”,当把计算方法迁移到除数是非整十数时,他们就不会犯同样的错了。

  二、利用容易受“忽视”的知识点进行追问。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知识点看似微不足道,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被“忽视”的知识点既不会作为重点被“突出”,也不会作为难点被“突破”。但它却是知识由浅入深的桥梁。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容易受“忽视”的知识点进行追问,引领学生一步步往问题的纵深处探索,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深入探究知识的奥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教学《 圆的认识 》一课时,我们往往把理解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关系以及画圆作为重难点,而忽视了圆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个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对圆有更深入的认识,在导入时可以先出示一组城市下水道井盖的照片让学生辨认,问:这是什么东西?学生很快就说答案。接着老师装着很不解的样子问:为什么下水道井盖不做成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形状,偏偏要做成圆形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做成圆形不容易掉下去,有的说做成圆形方便运输,有的说做成圆形是为了美观好看……老师肯定了大家的观点后,就顺势追问:为什么其他形状的井盖容易掉下去,而圆形的井盖不容易掉下去呢?这一问宛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冲击着学生平静的脑海,唤起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学生们的答案多种多样。其中,有学生说因为井口是圆的,井盖也是圆的,这两个圆的大小一样,通过圆中心点到圆上的距离都一样。这样的回答令老师始料未及。于是,在老师的不断追问下引出了新课的学习内容。

  三、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进行追问。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经验有限,思维能力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容易套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往往会受到思维“惯性”的影响限制,造成思考问题时偏离方向,产生知识“盲点”。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惯性”的特点来进行追问,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引起思维火花的碰撞。

  例如: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同学们都觉得学习内容很简单,上课时有点自以为是。部分学生题目还未看完就马上用乘法进行计算,根本没有深入思考,对老师的提醒更是不屑一顾。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来挫一挫他们的骄气。于是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问答题:(1)14的5倍是多少?(2)小明有7元钱,小莉的钱数是他的10倍,小莉有多少钱?对于这类直接求几倍的题目,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正确答案。接着我追问学生: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15度的角时,这个角会是多少度?很多学生从倍数的角度去理解,用15度乘10倍等于150度进行计算,结果就出现误判。当我把正确的答案写出来时,同学们的思维才豁然开朗。这次追问给了骄傲的学生们当头一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追问就像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张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做好学生数学学习评价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五种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