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物理实验课问题设计的几点想法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王婷

  提问是课堂一种常用的形式,然而这里却有很多学问,可以说提问是一门艺术.下面我就物理实验课谈谈自己对课堂问题设计的几点想法.

  1、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有序的课堂氛围,尊重和相信学生。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的环境里,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求知欲、创造欲更强烈。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让学生坐着回答问题,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及时肯定学生的做法和想法;对不能回答或回答有错、甚至答案有些可笑的学生,不批评、挖苦、讽刺、嘲笑,要多帮助,使他(她)获得成功。其次,教师要有胸怀宽广,虚心学习的品德。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出现了小错误而被学生当面指出,老师要虚心接受;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回答,下课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不能因自己的面子和权威受到影响而批评、辱骂学生,老师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你在学生的地位,反而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师生情感越来越深,学生会更喜欢学习物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再者,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无论是教学的设计、教法的选择、教学的组织过程、教学的评价,还是学法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等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构建新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提供素材,诱发猜想

  这一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少,知识面比较窄,所以猜想常常偏离目标、比较幼稚或无能为力。教师首先要提供素材,如演示实验、生活现象、图像等来诱发学生的猜想,但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分析,提出合符逻辑的猜想。如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时,先让学生回忆怎样晾晒湿衣服才干得快——水蒸发快,经过简单的讨论,学生比较容易就猜想到可能与有太阳、有风、散开有关。然后,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分析衣服晾在太阳下和阴凉处有什么不同,衣服散开和叠在一起有什么不同,最后形成表述准确的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与液体的温度、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可能有的学生还猜想:可能与液体、气压有关,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鼓励。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设计实验

  这是探究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步,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的关键所在。在策略上,一般先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文字资料,结合猜想进行独立预设,再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小组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教师不宜直接提供实验方案,以妨碍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把指导的内容变成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提下列问题加以引导,怎样探知电阻的大小?采用哪种研究方法?怎样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如何控制变量)?为了控制课堂时间,可以把设计方案分成几块,分别交给不同的小组去完成,然后由代表发言,教师汇总,形成完整的实验方案。

  4、指导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过程是探究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记录数据的习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初步分辨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的能力。在实验前,教师必须检查好实验设备,对学生科学分组,对安全、关键问题、步骤要提示,明确学生的具体任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启发,对学生不易完成的操作进行示范,同时,学生往往只重视现象,而忽略数据记录,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对做得好的小组及时肯定,并给予新的任务,也可以请他们去指导、帮助其他小组。

  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这一环节是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一次飞跃,也是探究过程很关键的一步。但大部分学生在观察到实验现象和测出数据以后,比较兴奋,自以为实验成功了,对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容易忽视。同时,由于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差,所以不容易得出正确结论或表述不正确、不完整。这时教师不能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从方法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综合得出结论。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实验中,在滑块上增加钩码,弹簧秤的示数增大,许多学生就得出滑动摩擦力与物重有关,物越重,摩擦力越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重力与压力,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5、组织评估、交流与合作

  评估与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还能及时反馈信息,并加以修正。评估、交流的主要内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或好的经验?测量结果有无差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实验中有无新发现?探讨改进实验的措施。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交流活动中,有的小组发言:电路连好以后,两灯不亮,可以用电压表去检测哪里出了问题,无需等老师来帮助解决;有的小组发言:用电压表去测开关两端的电压,发现几乎为0;有的小组发言:他们测两灯电压,串联、并联时都相等,只是串联的电压小于并联的电压。这出乎我的预料,对这些小组的表现,我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

  6、巩固应用,延伸问题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巩固的过程,既是能力的发展过程,也是拓展问题的过程。因此,本环节老师要设计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深度且与生活、生产、科技紧密联系的典型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反馈暴露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纠正,最后解决问题;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思考、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学生完成,再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使问题得以拓展。

  总之,“问题探究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创新精神。要实施好“问题探究式”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物理课堂提问的4种方法    下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