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缺失分析及培养对策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认识世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成为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强调从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与能力,但从教学的反馈信息看,初中生对应用题普遍感到害怕,特别是文字较多、背景复杂的应用题更是束手无策。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运用数学知识建立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境和非数学学科中问题的数学模型。在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初中学生解应用题建模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初步探究了提高初中学生解应用题建模能力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一、初中生建模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1、心理障碍

  在小学低段里,数学主要是加减乘除的运算,只要细心点,一般能考高分。到高段出现应用题后,由于一些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弱,数学成绩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学生对应用题产生惧怕心理。有的学生看到应用题就当作难题,认为自己肯定做不来。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缺乏自信心,这种不良心理直接影响到初中用建模思想解应用题的能力。

  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由先前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够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已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解决方法。由于小学应用题比较简单,采用算术方法解题可直接写出计算的式子。而初中里的应用题背景更加复杂,很难直接写出计算的式子。要通过合理设元找到变量与常量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方法来解决。由于小学算术法的思维定势,阻碍了学生用建模思想来解应用题的思维。

  3、数量关系不清楚

  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由于一些学生对基本量间的数量关系没搞清楚,如多、少、倍、分、早、迟、快、慢等,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性。

  4、不善发现隐含条件

  有些应用题的背景较复杂,一些具有关键意义的特征被其它因素所腌盖,学生发现隐含条件很难找到数量关系中的“等量关系”,从而无法列出方程(组)找到函数关系。

  5、不会灵活设未知数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学生习惯采用直接设元,即求什么就设什么。但对一些复杂的问题,直接设元很难表达相关的量,或找出的关系式很复杂,从而就很难用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6、缺乏生活经验

  由于初中生缺乏一些生活常识,对应用题中的一些名词不理解,从而使审题受到阻碍,导致学生不能解题或解题产生错误。如单循环赛、上涨幅度、采光影响、番二番等,这些概念很多学生都是不清楚的。

  二、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

  1、降低起步难度,树立建模信心

  为了克服学生对应用题的惧怕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降低起步难度,例题分析清楚,讲解仔细,分步到位。对较难的应用题,要设置过渡性问题,让学生分层递进。

  学生练习设置要有梯度,从易到难,循序渐近。课外作业采用分层布置:A组基础题;B组加强题;C组提高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能力挑选作业。更重要的是单元测试题不能偏难,要注重基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信心。

  2、丰富生活背景,增强建模意识

数学建模问题往往不是单纯的数学问题,它涉及到其它学科知识及生活知识。所以教师要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千方百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丰富各科知识。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和人类进步的密切联系,也就是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但从本人对学生的建模能力测试的结果可以得出,初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亟待加强。新教材上面有很多关于数学建模的实际问题,如最近线路问题,最省运费问题等等,学生在上到这些内容时,往往不知所措,对所罗列的条件不知道如何分析,学生害怕解决条件复杂的建模应用题目。因此在中学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3、培养多向思维,开阔建模思路

  数学建模的问题都有假设条件及要达到的目标,建模就是要将条件与目标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多向的,要完成它,不仅需要顺向思维,也需要逆向思维,更需要多向思维的结合。教师要通过学生对同一个数学模型设计不同的生活背景,如给出方程、函数编写应用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思维,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改变思维角度,从而开阔建模思路。

  4、注重模型归类,提高建模能力

  初中阶段常用的数学模型有方程和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三角形模型等。教师要注重模型的归类,特别是学业考试复习,更应根据不同模型进行分类复习。使学生能根据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数学关系,正确运用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在同一个生活背景下,让学生灵活应用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总之,数学建模思维过程就是将某一实际问题,经过抽象、分析、联想、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并依据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即数学模型),然后求解该数学问题,并对此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这就要求学生能读懂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图表,将所学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于陌生的情境,舍弃问题中与数学无关的非本质因素,抽取出涉及问题本质的数学结构,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创造性地进行求解。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引导学生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式,通过分析——设元——建模——解模——检验,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