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上好初中数学课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王志国

  【摘要】使用信息技术可拓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内容突出,难点问题巧妙突破;能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教学实效。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最佳结合,使素质教育自然落到实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技术应用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借助网络技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通过人人动脑动手,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合作探究氛围。下面我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最佳结合,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最佳结合途径

  (一)化抽象的概念为过程的发现,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曾给广大学生赠言:“数学好玩”而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三角板(圆规)”就是数学教师全部,这又如何能堪此重负?于是在学生面前展示的便是抽象的理论、平面的图象以及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数学的特性在学生们心目中就是难学、难懂、单调、枯燥,远离生活,远离实用,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信息技术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再现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把“发现过程中的数学”返朴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卷入规律再发现的过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满足了“学生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

  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再利用软件的度量功能,测量三边的长度,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猜想和发现。改变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可以对发现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填写实验报告,用数学符号和文字语言阐述这一规律,并设法进行数学证明。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数学不再神秘,不再可畏,许多学生都戏言: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这个定理该以我的名字命名了……。

  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提供学习指导,激起课堂高潮。

  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例如,讨论直线平行这节课,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显示”和“隐藏‘分别演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变化时,看两直线的位置变化情况。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直到最后寻找到了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探索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方法哪个好,哪个不好,而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探索问题。从而激起课堂的高潮。

  (三)重难点处着墨,用技术突破理解难关

  教学重点是指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本质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让教师不易说清,学生又难以明理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动画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图像直观的特点,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算理通俗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突出教学重点,化难为易,取得最佳效果。如极限的概念一直是难点,学生感到很抽象,若利用计算机演示进行割圆的过程来提示极限概念产生的原理,比传统的讲解或简单的模型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又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色彩鲜明地显示线条的移动,图形的变化过程,反映线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图形的本质属性,为学生提供能够形象地反映教学重点的画面资料,即将教学重点十分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他们的印象,以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方式突出强化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

  在数学中,有很多内容与运动变化有关,可以说,运动变化是数学的灵魂。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而信息技术的利用,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动点的轨迹方程,用几何画板的追踪、动画等功能就能方便地做出许多轨迹形成过程,这种直观的演示,对学生研究运动规律,探求轨迹方程的求法是有益的。此外,数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如平移、旋转、对称、割补等,或者需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处理,如函数中的一些问题,极限中的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演示,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这些课题可以师生一起合作完成,也可以老师提供课件让学生自己研究,有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课件来研究。

  (四)适当开展“数学实验”,探究知识来胧去脉

  计算机多媒体和图形计算器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一个方便、高效的“数学实验室”,能再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例如:几何画板和图形计算器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过程,从数学现象中去发现、归纳数学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十分有益。

  (五)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欣赏图片从中找出轴对称图形。教师利用电脑和图片演示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总的“对称”美,当学生展示可前准备的图片时,教师应参与其中共同讨论,做到师生共同欣赏,角色互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的优势,用大量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在参与整个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尝到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学生领悟到了“反省自己思考过程”的感受,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改变合作交流的方式,增加数学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但是这种讨论因时空等因素的限制,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展开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教师、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任何一个学生的电脑屏幕显示在自己的主机屏幕上,可以随时跟踪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访问教师的主机,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实现了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运用主机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批阅,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学生课堂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时进行矫正补偿,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下一篇:如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更有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