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谈如何实现高效历史习题课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张慧

  所谓高效课堂从教师的层面上讲就是单位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这个概念有两个重要元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效果。

  然后,根据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的一般规律,我们把思路分为四部分:一、教师走出对习题课认识的心理误区;二、教师本身知识理论素养的加强;三、方法上要处处体现高效;四、实践上要步步落到实处

  一、教师走出对习题课认识的心理误区

  1、忽略习题课。我想老师们不是不认真,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能先保住课本教学,习题作为学生课下作业,课上有时间就讲,没有时间就让学生自己对对答案,不懂的地方课余时间问一下。事实上习题可以作为作业,但是习题课却不是可有可无的。习题课是复习阶段重要的课型之一,是教师利用习题训练的方式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反馈学习效果等目的,并且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

  2、习题讲解即对答案,讲答案,就题讲题。一方面教师只“纠错”而不“究错”。教师只讲解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从师生双方面挖掘产生错误的原因,对学情了解不够,薄弱环节不能深入讲解,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往往被所谓的标准答案左右,只注重分析答案的正确性质,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得答案的思维过程,缺乏基础知识或思维方法的拓展,归纳与延伸,这样既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中历史习题课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题型,联系教材内容、学会知识迁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从头讲到尾,“一言堂”式是“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忽略了“习题课主题仍然是学生”,一堂课下来,教师精疲力竭,学生头晕眼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很多教师按题目序号依次讲解,不分主次轻重,由于没有习题讲评的针对性,就没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后如过眼烟云,印象不深,同类型的题一错再错。

  另外有的教师倒是注意到了主体的参与,但是超前提示多,等待思考少,在学生还未能深入思维之前,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越俎代庖,学生参与流于形式,不但损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加重了学生的依赖心理。

  走出了心理误区,接下来就是讲求实力了,想把习题课上的有水平,教师还得有过硬的知识理论素养。

  二、教师本身知识理论素养的加强

  我们都知道其实教师知识理论素养加强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针对于习题课,但是在这里我就单从题目上举两个例子。有一道今年福建省高考选择题,题干部分是《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与其说是历史题不如说是文言文阅读。还有一道选择题选项中提到了欧美国家主流价值观,很多学生都来问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只要我告诉学生“主流”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或本质方面;“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似乎已经看到教师加强知识理论素养的方向,那就是一“宽”,所谓“宽”就是作为历史老师只有历史知识储备是不够的,要对其他知识也有涉猎,因为你也许会碰到有关于政治地理概念的题目,也许还会碰到诸如文言文、自然科学、英语原文的资料阅读。总不能问题来了让学生去问别的老师吧;二“深”则是对事物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研究其原理,总结规律;对历史问题的把握要能立足于大方向、多角度。比如我们要了解一些哲学原理,要了解经济学、政治学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要了解史观、史识和史法;三“新”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却是现代人在看,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我们的知识、理论和观点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想历史教师具备了这样的知识理论素养,看待问题就是居高临下,就能一揽全局,解决问题百发百中、事半功倍。

  三、方法上处处体现高效

  方法,是实现效果之途径步骤,再好的环境和理论,如果缺乏相应的实现方法,那也只能到想想的地步。这里我们不讲具体的东西,因为法无定法,只阐述方法的原则标准。根据高效课堂要求,这个标准只能是“用时少质量高”。

  用时少,要求老师少讲,方法在哪儿?就是排除法:排除什么?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合作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排除法的效果是不会在课堂上做无用功,也不会让学生产生课堂懈怠。

  质量高,就是精讲,方法在哪儿?就是优选法:优选什么?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问题的扩展外延;启发引导问题的思考。这样的习题课效率高、容量大、功能全。

  无论是排除法还是优选法,前提都是教师要了解学生,信任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时候该把舞台留给学生。

  四、实践上要步步落到实处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下面就是做的问题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花样和捷径,只有踏踏实实地把每一步落到实处。

  1、保证时间。这里的保证有两个含义:一是保证习题课时间足够;二是保证习题课及时。对于历史课程,我们普遍都有课时紧张的感觉,时间分配无疑是个难题。我想集中不行,就搞分散战略,习题课可以是整节课,也可以在每一节课最后,只要安排得当,不但可以解决时间问题,还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什么习题课要及时上?因为习题课的目的就是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紧跟在新课后面才最有效果。

  2、学情了解。上面已经提到,“时间少质量高”的实现是以了解学生、信任学生为基础的。怎样了解学生?老师不能只呆在讲台上和办公室里等着学生来问,要经常到学生中去问问学生。了解什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面有多宽多广,了解学生的能力高低,还有就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当然,针对于习题课,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来实现。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备课的素材,这样的素材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3、精选题目。有句话说得很好“老师入题海,学生出苦海”。在学生练习之前,老师就应该先做,特别是用成册资料的,把错题、重复、质量差的题目过滤掉。最好把题目分成等级,基础题、细节题新课以后处理,这样有及时巩固的效果;单元之后做综合题、复合题,这样就同时完成了复习和能力提升。精选题目还有更高层次的,就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以此作为难点性专题训练。专题确立以后,要针对专题收集典型题,形成练习篇;要注意题的难易程度进行题的布局,要照顾到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4、设计程序。习题课具体按什么程序上更高效?这个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仅从自己的角度设计了一个程序,有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像平时新课一样,第一个步骤应该是备好课,怎样备课上面似乎都是在说这个问题。至于细节,建议教师在备课时,最好预先设计哪些题教师指导,哪些题师生交流,哪些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答疑。当然,上课时可能有变化,但是可以保证课堂基本的效果。第二个步骤,上课时注意的环节①习题课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训练要有量的积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无论设计了多么精彩的讲解,学生必须经历实践演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②教师讲解要精练,要有高度。有时尽管我们在备课时有了很成熟的想法,但是课堂一定会有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搜集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及时指导。这样做既保证了预设任务的完成,又关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一定是一节高效的习题课。③学生讲和师生讨论环节需要教师有耐心,学会等待,教师要留给学生合理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勤思多变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5、及时反馈总结。经过这么辛苦的历程,首先我们要知道结果是好是坏,才能及时调整,这就需要反馈。有些学校有错题好题重做的习惯,我觉得是反馈的好方法,尤其是重做时写上思路则更明白。其次无论好坏,发生过的都是财富,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反思。我们学校的教师手册上有一句叶澜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探索的道路是十分艰辛的,教师们需要付出很多,但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想每一位关心学生成长的教师都会积极专研教学改革,努力实现高效课堂,因为这样不但解放了学生,同时也是解放自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有效评价好一节历史课    下一篇:历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