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范晓羽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讨论了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目标,提出了一些关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文化意识;渗透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单纯地教授学生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所以很多英语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胡文仲和高一虹(1997)主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文化知识和文化教学。如果教师忽略了文化背景的渗透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根据自己切身的教学体验,在本文中尝试探讨几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一、什么是“文化意识”?

  在新课标中,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在使用目标语言时,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来处理目标语言文化的自我意识。这种敏感性和自我意识可以通过英语教学得到培养。因此,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要与课本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也就是说,要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培养文化意识,了解中外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胡文仲和高一虹(1997)说过:“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 我十分赞同这一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将文化知识渗透进教材的讲解中。

  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社交礼仪中的问候、道歉、致谢、道别等。以“道谢”为例,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或是亲密朋友之间较少用“谢谢”,那样会觉得过于客气,反而增加生疏感。但在英语国家中“Thank you”“Thanks”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是家庭成员也不例外。父母给子女端上一杯牛奶,学生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在公共场合,只要别人给你提供帮助,哪怕很小的帮助,你都要说“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如果你不这样做,会显得很无礼很没教养。我觉得对于文化差异的学习就是要去粗取精,西方人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多对别人的帮助说感谢,不管是谁,包括家庭成员。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并且身体力行,比如课代表帮我将教具从办公室拿到了教室,我会说"Thank you!"潜移默化中,他们也慢慢养成了说感谢的好习惯。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显得特别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应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充分准备

  准备阶段指的是上课前教师和学生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语言是文化的折射,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者来讲,应该对英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这个准备的过程很繁琐,但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却极为关键。教师作为英语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应认真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文化信息,并及时做记录,比如做笔记、做成图片或视频等,以便上课时以课件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另外,在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教学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变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考虑将以下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比如“一分钟城市印象”、“情景体验法”等。例如,在讲第一课时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搜集一些相关的文化讯息,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最好整合归纳,有主题有重点。等到上课时,可以请一两个学生上台来给全班同学做一个“一分钟城市印象”的演讲,介绍他们通过查询所了解到的文化知识。演讲完后,可以给几分钟提问时间,其他学生问,演讲的学生回答。

  例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 12就是关于西方礼仪的,主要讲餐桌礼仪。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大部分学生就已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给他们分别安排了任务,让他们去搜寻几个常见的国家的餐桌礼仪。新授课时,他们讨论交流了各国文化的异同,说了自己的感受,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率很高,他们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正是新课改要求达到的目标之一。还有“情景体验法”,在这个环节中,我给他们设置特定场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对话,然后让其他同学总结他们表演的是哪些餐桌礼仪,需要注意什么。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体验的同时,深化对餐桌礼仪的了解,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2.生动呈现

  呈现过程就是实际的教学授课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很好地将自己备课时准备的东西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地呈现出来。可以先从背景知识开始,渗透课本内容,融入相关异国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等。

  (1)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扩展新目标九年级Unit 12知识时,我补充了一些社交礼仪,找了一些对话和小段落,和学生一起分享并讨论。有一段对话中,一个小女孩儿问一个老人:How old are you? 老人回答:Ah, it’s a secret! 呈现完这段话,学生的第一个反应是secret这个词的含义,有的学生立刻说出“秘密”这个意思,看来课下是做足了功课。有的学生并不了解,这怎么能是秘密呢?对话中老人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涉及到了一些文化禁忌。我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体重等,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2)还有,新目标七年级上Starter Unit 2 中,学习介绍名字的句型“Myname’s… = I’m…”时,我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自我介绍的句型,英美等国家的人在询问对方姓名之前,都会先介绍自己,表示自己愿意和对方认识,体现一种诚意和礼貌。这有点儿像汉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询问对方的名字通常用“May I know your name?”或“Your name,please.”,很少用“What’s your name?”这样审问式的话语。这充分体现了英国这样一个以“严肃”著称的国度的绅士风格。

  (3)英国首都伦敦素有“雾都”之称,天气变化无常,所以他们习惯以谈论多变的天气而开始他们的谈话,而且这个话题最为安全,不涉及隐私,不会引起反感。我在教授新目标(旧版)七年级下Unit 6 It's raining!时,就以此为切入点,以向学生提问天气导课,然后给学生讲了这方面的文化,学生知道了如何和一个英国人开始交谈比较礼貌。在课堂中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能更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丰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情景练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如何能够熟练地运用?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练习时,学生需要练习本节课学习的要点,由于实际交际过程缺乏一定的真实情景和文化背景知识等,学生经常容易用汉语的习惯说英语。这时,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必需的语言交际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外,还需要创设真实的语境并提供适当的练习方法。在培养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文化语境的创设方法就是角色扮演。

  (1)例如,新目标(旧版)七年级下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的学习目标是如何用英语问路和指路。学生在学习了如何问路和指路的对话后,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地图挂在了黑板上,地图上包含主要的街道、商店、医院、火车站、邮局等,我给学生创设了不同情景,找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问路和指路的对话练习。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显示出了异常的兴趣,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对话的主人公。角色扮演之后,我让其他学生指出了对话中的语法错误和指路错误,寓教于乐,教学情景化,收效良好。

  (2)又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文化风俗和餐桌礼仪,我设置了请客吃饭、朋友见面等多种情景,分小组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的过程中有学生出现错误,比如在法国吃西餐时,不能将胳膊肘放在桌子上,但有的同学并没有注意这个细节;有个同学在见到朋友时习惯性地问了句:“你吃饭了吗?”大家哈哈大笑。这是中国人日常打招呼的常用语,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等。活动过后学生们都感觉到意犹未尽,不仅强化了课本知识,而且加强了自身礼仪修养,一举两得。

  4.知识内化

  内化是知识个人化的过程,是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过程。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在学习与实际运用语言的实际过程中,学生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和吸收目标语言的文化。

  (1)例如,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我在新目标九年级Unit 12的课堂活动中就加入了这个内容,两组学生表演的对话所呈现的结果完全不同,一个是前者,一个是后者。这就使文化差异视觉化,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

  (2)又如,我在讲本单元时增加了一个师生对话环节,我对一个学生说:“你新买的笔真漂亮!”她当时只是微笑,有点不好意思,并未回答。于是我问学生:“当某人称赞中国人时,我们总是回答什么呢?”他们想了想说:“要么微笑示意,要么说‘哪里,哪里 ’。”我又问:“西方人会怎么回答呢?”他们通过预习了解到,面对赞美西方人会大方地表示感谢。如果你对西方人说“哪里,哪里”,他们会不知所云,或者会以为你在问他们赞美的是哪里,这就闹笑话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面对赞美应该大方地表示感谢。

  三、深挖教材,增强文化内涵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现在我们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更多地停留在纯知识层面,学生的交际能力亟待提高。我们应该尽可能创造贴近英语国家情景的语言环境,大胆吸收异国文化精华,并尝试创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相信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性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会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增强。我会继续努力,增强英语课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增加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这对英语学习是一种促进。我会把英语课变成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开阔眼界的好平台。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高一虹. 1997. 外语教学与文化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屠蓓. 1995. 美国文化多元及其对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影响(续)[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

  3.王运鸿.2005. 外语教学中文化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角色扮演策略在《大学体验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N].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3).

  4.邓炎昌,刘润清.1994.《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促进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