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升初后语文习作习惯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针对刚刚来中学学习,却一脸茫然的学生来说,学习虽然是以他们为主体,但是必须以教师为主导。所以,除了对学生提出要求外,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必不可少。此时接班的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起到导航带头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大点:

  一、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到了中学,虽然学习的科目日渐增加,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要让学生树立起语文非常重要的观念。在这样一个观念下,提高学习兴趣成为语文学习的关键。那如何做到呢?

  1、首先,尽量保持学习内容有趣、上课生动,可穿插与课文有关且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

  初一新生还是儿童,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还不够强。所以要使这些课文内容和上课形式生动、活泼有趣起来,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上课的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认真地备好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时导入显得至关重要。所以我会在课前备好每节课,每节课上课前的导入部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全方位地读透文本,根据课文重难点,通过各种方式有效的导入,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故事导入法、质疑导入法和图像导入法等。同时教师上课当中,适时地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或笑话,或引入学生的“趣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积极性。

  2、多开展一些与语文有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课外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出现,正好符合初一新生还是儿童的好动天性,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在活动中发现、体味语文的精髓、趣味,进一步扩大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要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

  我校是农村学校,所以必须根据学校教学设施陈陋,教学资源匮乏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外活动,如下例子,以供参考:

  ⑴帮助学生多渠道筹集课外读物,在班级组建“图书角”。

  我学校地处农村,班上的学生都是来自附近的三个村落。大部分学生反映家中没有适合的课外书,基本没有藏书。所以针对这情况,我努力在学生身上做文章。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手头上总有一两本图书,我就鼓动他们把自己拥有的、有益的课外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与大家分享。每周利用一定的课外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介绍“我”所喜爱的图书,简介作家生平,并充分地发挥想象力编写故事,把小说改写诗歌,把诗歌写成散文,开展读书心得比赛活动等,引导学生从模仿他人到向自已创新的方向转变。

  ⑵、让学生试着用笔宣传和描写家乡的特产,讴歌和赞美家乡的人们。

  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各个村落的,他们对自己村的特产再熟悉不过了,有百里飘香的香油,还有远近闻名的小米等。所以我就让他们用笔为自己的家乡特产做大力的宣传,介绍这些特产,如对某个特产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就可以把它写成事物说明文;或请教家人介绍某一种特产的种植经验,就可以写成事理说明文;又可按谈话的方式采访农民发家致富的过程,介绍人物的创业史,就可把其写成人物通讯等。学生通过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物,显得得心应手,写作兴趣提高了许多。

  以上的两个例子,只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小部分,当然还有很多的活动,不胜枚举。不过总而言之,无论开展哪一种语文课外活动,都必须要根据初一新生还是“大儿童”的心理特点。

  3、在情感上,多给学生一些成功感、肯定和赞扬,特别是给他们鼓励,

  他们还是儿童,自主性还不够强,教师对儿童真诚无私鼓励、赞赏是激发他们积极性的有力手段。所以面对刚入初中的学生,教师都应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赞扬。对优秀生是途中加油,特别对后进生更是雪中送炭。哪怕他们取得微小的进步,教师都示以一个赏识的眼神和赞赏的微笑,这都能给这些学生巨大的动力。

  又如,无论是大考还是小测验,我会隔三差五地把以前好几张试卷出现的错题又集在一张试卷再考,学生的错误率就大大的降低了。于是在评讲课时,教师肯定了他们终于战胜了难题,学生的成功感大大增强。

  所以我就想,让学生有成就感不难,出一些他们能接受的并且感兴趣的题目,适当的给与点拨和赞美。

  ⑵用词语畅所欲言自己的所见所闻,连词句成文,愉快地合作交流,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

  特别是作文课,一到让他们写的时候,最先听到的是一片叹息,慢慢的点绝望了,这最让我发愁的。于是我就想方设法,最后还是由农村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增加练笔的机会。

  记得有次写以“秋”为话题的作文。正当学生绞尽脑汁的时候,我一声令下“出来”。让全班的同学走出教室,站教室外走廊一排过去,面向教学楼对面的梯田。黄澄澄、金灿灿的稻谷顿时尽收眼底,我让他们观察一片片像铺满黄金似的梯田,持续了足足十分钟左右,我说:“好,现在回到班上,面对十月金秋的金谷美景,你们找一些恰当、优美的成语和词语来形容它!”他们一回到教室,于是就唏哩哗啦纷纷拿出笔和纸开始写起来。过几分钟后,同学们亮出了自己的“成果”:有“秋高气爽,秋风萧瑟,秋色宜人”,有“秋风过耳、瓜果飘香”,还有的是“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秋风习习”,更有甚者亮出的是“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春华秋实”等成语。顿时整个班级成了写秋天美景成语的海洋。于是我因势利导,把同学展示的成语一个个全部板写在黑板上,叫他们把这些成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写完后让小组交流,选出最好的在班内交流。这时我竟发现,写四五行已经让他们刹不住车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有的同学很积极的写给我看。一些后进生看到自己出的成语被其他同学写到了文章里,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也竞相去写。他们真正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教师对平时怕写作文或作文写不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赞美,甚至把他们的作文当中写得好的片段或句子在班上赏读。学生真正地感到了写作的乐趣。

  二、良好的习惯则是语文学习的有力保障。

  要多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学生三年初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体上来说,语文的学习习惯就是听、说、读、写的习惯。

  1、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听讲,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

  初一新生刚从小学上来正处于儿童注意力的短暂时期。所以教师在一节45分钟时间里,应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应该把上课内容进行“浓缩”,做到“言简意赅”,不可闲言碎言灌满整整一堂课,这样学生容易学得疲劳,谈何“专注听”?

  当课上到半途时,若发现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那要依靠教师的智慧,想方设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提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或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趣点”等。特别对后进生,首先问的问题就不可太难,让他们能回答的上就行。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

  2、说的习惯,应与听读相结合,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每天早读课,语文科代表轮流推选一名同学上讲台脱稿讲故事,教师指定一两个同学听后要复述出来,剩下一些同学听后口头概述,要求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培养边听边概括的能力。还可以进行口头作文,主要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说起,如对班里的同学进行肖像、行动描写等。

  经过这样口头的训练,原来胆小、怕事,上到讲台头都不敢抬并头的学生都能够流利,甚至绘声绘色地完成上台说的任务。

  以上例子仅是本人对说能力培养的肤浅看法。

  3、在谈到复习习惯时,应养成学完后应及时复习,再做作业的方法。

  教师应该给予尚未完全能自主学习的初一新生作些指导,如“过电影”复习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利用2、3分钟的时间把所学的内容在头脑里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以促进知识的迁移。课后用很短的时间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再现,促进知识的巩固。每天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所学内容再回顾一遍,若无法回忆起来,再翻开书本复习一遍,这样便于理解,加深记忆,从而不容易遗忘。

  4、读的习惯,不仅仅是读课本上的课文,老师还应提出读书的要求,

  要对学生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告诉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以及不同的掌握要求,作不同的读法,如以阅读理解效率的高低为标准的话,可分精读、速读、略读和泛读等;若以阅读时是否出声音为标准,则可以分为朗读、默读和视读等。(这就要牵涉到阅读学科,一言难尽,此处不再赘述。)

  同时告诉学生每周读哪些方面的书,要给自己作个读书计划和安排。边读边思考,养成制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培养学生圈、点、评的习惯。

  阅读,要教会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文体需要掌握的要点不一样的,如: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方法、写作顺序、语言特点。叙事作品:(例如小说、散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情感。诗歌:把握其中蕴含的景、情、意。

  5、指导学生查工具书的方法,培养他们适时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工具书,但是到了初中,他们还沿袭着往往一碰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工具书的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握好工具书使用的最佳时机,告诉他们中学的学习任务较小学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容得这样“折腾”,告诉他们要改进查工具书的方法,不要一碰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工具书,可以教导学生继续读下去以便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然后再回过头来消化难点,可让学生学会根据语境来猜测词义。

  6、引导学生养成善观察、多练笔的习惯。学生应调动多种感官搜集资料,积累资料,筛选资料。

  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于尚年幼的这些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体验,他们眼里的生活只能是平淡无味的,总是觉得今天是昨天的翻版。自然,写起作文来,会觉得脑中一片空白,无话可写。

  教师应该告诉新生,读书少和生活观察体验少,才是脑中一片空白,无话可写真正的原因。只读课文如坐井观天,怎可知天高海阔?多读书多观察可以开阔你们视野,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帮助你们学习更多的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受到更多的熏陶。多读书就是要求学生要博览群书,但初中的学习科目日渐增多,学生学习任务重,所以时间和精力有限,实行起来不太容易。只能靠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那怎么才能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呢?课内外出现的名言警句,特别是常用的名句积累,以及“中学生必背古诗词”需熟练背诵。

  以下是我的做法,仅供参考:由一个学生负责把课外的名言警句抄写在小黑板上,一日只需一语,不必多,每节语文课,教师带领全班同学齐读一到两遍,俗话说:“滴水穿石”,这样一学期下来,一个学年下来,三个初中学年下来,量是很可观的。这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一定量的语言库,就取之自如,得心应手。

  写作,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内心的情感流露;初一新生还“小”,所以他们的作文还姓“小”,叫“习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敢写、愿写的基础上达到会写的目的,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即可。即“做到说真话,表达真实情感,不说假话空话。”哪怕一两句话也行。我们不可受传统作文指导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文道统一”,要求学生作文思想健康、立意深刻。这一要求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作文少了童真、童趣,多了几分“少年老成”之气,甚至成了“英雄宣言”。 教师要营造一个真、善、美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这些,思想自然健康,立意也会慢慢深刻的。更不可为学生作文加上新颖、条理清晰等高标准。这些高标准是揠苗助长的行为,会让学生觉得写好作文远非自己能力所及。今后写作的积极性就扼杀在摇篮里了。

  7、激发兴趣,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初一新生还是处于儿童,好奇心强,要让他们练字,必须培养他们写字的兴趣。教师可搜集古今书法大师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 等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故事,由浅入深地讲给学生听。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写字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鼓励其坚持练好字。而且要求学生每日练字的量不宜多,更切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贵在持之以恒地每日坚持。

  总之,小学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还是儿童,我们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多给他们鼓励、赞扬和成功的机会,来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从而为今后语文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