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体现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李文方

  学校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些都已成为人们不争的共识。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使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们达到了以下共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应选择以培养能力为主,适应儿童创造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其次,我们应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克服“越俎代庖”的行为,积极引导、激励和帮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三,应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心理动机,让学生知道,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潜力,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进取心以及对科学强烈而稳定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带有疑点,带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要鼓励学生质疑,做到不呵叱、不敷衍,不讽刺学生。每节课都安排一定时间,引导学生质疑。一篇课文结束,一个单元学完,都安排学生向老师提问,让老师谈看法或解答。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过程成为培养放心品质的过程,鼓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鼓励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当学生读完以后一下子提出了为什么前来吊唁的人称各色各样?为什么作者伯父经常碰墙壁呢?作者的伯父救了车夫本应是一件高兴的事,而他为什么却变得那样严肃呢?再如,《绿绿的爬山虎》,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课文写的是叶圣陶先生,为什么用“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课文结尾为什么说“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作家就是这么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中的两个“这么”指什么?学生初读课文就能提出这些一系列问题,无不说明学生读中在思考,有思必有疑,有了疑问就会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创新思考。假如课堂上同学们都能这样积极动脑,大胆质疑,我们的课堂何不活跃?学生的创新潜能怎能得不到发展呢?我们的教育,必须使学生懂得生活中重大的突破都是来自于全新的发现,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盲目的接受现状。“学”贵在于“问”,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

  三、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创造火花便能迸出耀眼的亮光。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训练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想象。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景点,熟读该段,加入想象创设意境,改变角色,以一个导游的身份给游客介绍此景点。同学们对此方式很感兴趣,个个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创新改编,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吸引大家。再如《鲸》这一课,让学生以鲸的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自己某方面的特点,同学们讲的形式各异,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 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样的训练,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中互相启发,开阔思路,感受着创新的快乐。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逐步的提高。

  四、注重个性培养,营造创新氛围

  传统教育过分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味地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通过教育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发挥其创造才能。我们的语文课应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创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给他们营造一个创新的空间。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我们应有意识、有目的、扎扎实实地把创新教育运用于课堂教学,为我们祖国走向繁荣富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构建高效课堂,提高阅读能力    下一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