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色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换代快,使得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技术的进步这个时代的脉搏,必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尽早形成在最新知识基础上的信息社会所必需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不同兴趣和要求。以下浅析其教学特色。

  一、教学内容上的“开放性”

  首先必须在教学内容的上选择采取开放的态度,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定多层次、多取向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基础很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免修”当堂内容,而自学网页制作等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还可有意识的介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其他学科学习服务的方法,适当增加一些信息技术的课外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教学进程中的“异步性”。

  信息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自学性”,学生的学习进度往往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学生的个人兴趣、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影响的不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也可能十分不同,不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老师。在这样的一种教学对象的群体中,只有因材施教,实行比较彻底的“异步教学”。让一个经常用电脑进行写作的学生与基本不会打字的学生同时学习文字编辑,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却屡屡出现。这些都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在教学进度上要求“异步”进行。

  三、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和学习方法上的“合作性”。

  学生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式”。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主动讲解,学生基本不问”的单方面“灌输”。而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因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多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众多的不同,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看,具有十分鲜明的学生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式”特点。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部分学生是处于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机对话”的状态,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的得到的指导性语言,变成自己对计算机的一种操作,计算机立即给予验证和响应,反馈迅速及时。学生的某种设计和构想,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立即成为成果作品显现出来。学生的每一点“有计划的信息提交”,都会及时得到回报。这个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必须以网络计算机教室为学习环境,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学习动机,以学生的任务实现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堂课能否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立足于“交互”的学习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率如何。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由于计算机操作有严格的顺序性,每个学习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操作上的“瓶颈”,此时常常需要其他人员对学习者进行“一点通”式的及时帮助。学生之间必须经常和及时地开展互助性学习。这里的互助性学习,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可以在临近座位的同学之间展开,也可以在网络上的便于联系的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同学之间,没有固定的孰强孰弱,帮助是互相的。学生中甚至常常有学科成绩和计算机能力倒挂的现象。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的“协作”学习是必需的,也是自发的,是稳固和高效的。协作式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指导学生搞好协作式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帮助和学会被帮助”,同时也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四、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评价上,要采取“多样性”的方式方法。以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注重操作过程,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考核和评价。

  本人认为,应该突出学科特点,采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成果提交的“三结合”综合评价办法。

  五、教学重心的“应用性”。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无论从内容、形式到方法和评价,都应充分发挥网络提供的特殊的教学环境,抓住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在“异步”中体现教学的个性化,在“交互”完成“操作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协作”中学会和会学。应以“开放”的态度选择内容,用“多样性”的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但信息技术是个工具,所以重心应放在“应用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