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找到一条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了解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钞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强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二、了解分析当前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一) 学生心理分析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对当前比较复杂、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内容易产生畏惧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为对困难、危险、失误的强烈焦虑,从而引发学生恐惧、自卑、害羞心理,其主要特征有,思维紊乱,注意力无法集中,相关肌肉紧张,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甚至出现虚脱等现象。而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技术动作变形。无法完成练习,严重的还会造成伤害事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运动练习的基本条件。当自身条件不能满足对安全的心理需要时;身体笨重、高大的学生进行协调、技巧类项目时;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进行耐力性项目时,他们普遍对此感到焦虑或恐惧,而这些现象在体育课教学中十分常见。另外,技术动作结构本身比较复杂、器械难度大也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产生畏惧、胆怯、害羞的情绪。因此,客观因素构成了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认为自己体质弱、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在练习时不敢迎难而上,并错误的夸大动作,加上他人并无恶意的说笑,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对体育课的学习和测试感到恐惧等。

  (二) 学生生理分析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找到适合小学体育课堂教育的途径,就先要清楚现代体育课堂教育发展的趋势。现代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和追求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和均衡发展。现代教学理论提倡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认识方面的发展,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成功,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要,形成学生所必须的社会技能,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现代教学过程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活动,而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互动的过程,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适合儿童的教育,我体会最深的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在体育教学中,儿童在欢乐的情境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情感,可激发他们的活动乐趣;儿童在乏味压抑,甚至紧张的气氛中会表现出低沉、不安、忧郁的动作情感和消极情绪,所以让学生在欢快的活动情境中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发展儿童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心理品质。

  儿童习惯于形象思维,在教学中创设小动物活动的情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相互推挤,找不到自己站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说乱叫。教师若单凭枯燥乏味的说教、指责、命令、压制,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针对这种现象,我把学生的四个队分别编成“小鸭子队”、 “小黄狗队”、“小白兔队”和“小花猫队”,并给每位同学都编成号,例如第一队的第三个就是“小鸭子队”的“老三”。这样一来儿童从心理上乐意接受,再集合的时候老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儿童进入角色,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同样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境与否,教学中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鱼网”游戏,儿童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学生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成“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渔网,老师是渔夫,学生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儿童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的强度,但在游戏中通过他们的表情看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想到的是有趣,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儿童都对我说:“老师,我们再做一次吧!”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但使儿童身心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精神,其效果与强制其去做有明显的差异。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用创设“情境”的形式处理教材,寓教于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承受能力,能使学生在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快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二)创设体验成功的环境

  1、分层分组教学 让学生获得成功

  在体育教学中,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那些体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时,就会较多地获得成功,从而对上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能力不太强或因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特殊原因,使得他们很少或很难完成同等条件下的教学任务,因而也就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分层分组进行教学。其方法有:1)按运动能力分组;2)按年龄分组;3)按性别分组;4)按成绩分组。例如,在跳高教学中,层次很明显,为了减少部分学生的失败感,使学生获得成功,可将学生按运动能力或性别分组,由学生自己选择有把握跳过的高度。使所有学生既可领会或掌握其动作要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条件下都获得了成功。而且多次的成功(跳过较低高度)以后,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去跨越新的高度,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2、降低要求 让学生获得成功

  对于个别能力差或由于各种心理生理上的原因,不能顺利获得成功的学生,可根据情况正确引导或降低要求,使他们也获得成功。同时,这种成功的体验对他们也是一种“需要”。据研究人对“需要”的奇妙规律是:人越获得满足,就越需要;人越得不到满足就越不需要”。人对“成功”的体验是一种满足,是一种需要,学生对学习上取得的进步也是一种满足和需要。例如:在小学体操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力量、灵敏、柔韧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条件较好,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技巧动作不会存在大问题。这些学生大多会受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羡慕,会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对这项运动越来越产生兴趣或爱好。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在完成某个稍难的动作时,成功机会会较少。为了使“人人成功”,老师在教学中对他们可适当降低要求,或先完成分解动作,或先练好基本功等,使他们在不同的要求下同样获得成功。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了,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克服心理障碍,促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1、胆怯心理

  有些学生胆子小,做事怕风险,遇事爱靠后溜边。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表露出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怕难为情、容易紧张的心理状态。教师可采取以下心理教育方法:

  (1)教学中经常给他们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以锻炼他们敢说的勇气,有时尽管只需三言两语,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有心理教育意义的。

  (2)练习时,尽量把他们排在靠前一些,促使他们先做、敢做、锻炼胆量;也可有意让他们多学一些单杠、跳越障碍的练习,以培养他们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

  (3)多安排他们参加一些教学比赛。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激烈的比赛活动,逐渐克服与消除怕出丑的心理障碍。

  2、自卑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多为体质较弱的学生。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项目都不行,经常表现出为难、沮丧、萎靡等心态,甚至会出现破罐破摔,厌烦体育课的现象。

  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的激情,可设计一些既有趣味又能吸引他们参加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经常感到有兴趣、心情舒畅、非常快乐。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应地降低教材难度,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可以获得较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不断地在成功中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培养意志力。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避免模式化、成人化以及教学中直奔主题等缺陷,应通过实践探索开展适合儿童的体育课堂教育。为此做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努力挖掘小学体育在知识、技术、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心理品质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潜在功能,对现行教材加工和再创造,融娱乐、趣味、情感、教法、学法等为一体,使之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打造体育高效课堂    下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