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伴随新课改走过的这几年,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曾经走入唯“合作论”、唯“形式论”、唯“学生答案至上论”等的种种误区。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改革,其核心都是解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的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协调各种关系,才能建构民主和谐的课堂,才能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价值的教学创新。

  一、合理协调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主体的“首席”,那么“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导”。主导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流程的安排、结构的调整、过程的点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学生的主体表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对方法的讨论、对知识的积累、对情感的体验、对见解的表达等。“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跟着学生走”都有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也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科学解决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的统一。课堂教学完全尊重预设的程序教学,必然导致教师死教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过于强调生成,不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语文教学烦琐累赘。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的控制,讲究教学的时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成问题。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有生成,但是这个生成应该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生成,一切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的问题,教师要慎重的把握。

  三、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比如我们常常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到,低年级的课堂,识字教学一带而过,当堂写字也很少,高年级常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而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少数学生的活跃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活跃,“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多数时间学生进行的都是无意义的探究。其实,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教师应该既要“为知识而教”又要“为思维而教”。

  四、灵活把握课内与拓展的关系。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材中有价值的问题,的确应该向课外延伸,然而拓展的关键是要找准“拓展点”,建立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系,有利于课内问题的解决和语文素养的形成。

  五、清醒对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情趣和愿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经验,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刻苦的精神、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等这些传统的优势不能丢。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课改中值得教师反复研究的课题。

  阅读课的课堂教学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是读出了什么,怎么读,想到了什么。这六个问题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并且有一定的程序性。在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正确处理了上述的种种关系,才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熏陶学生的人文意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理的研究    下一篇: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