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兴趣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杜查梅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重视朗读和默读。几乎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都有一点要求: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主体的声音,是文字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学生反复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单一的早读课上,学生的朗读热情不高,兴趣不浓,对此,我反复思考,寻求对策,经过一段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在教学中一味的要求学生单一地去读,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倦情绪。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形式来组织朗读。如: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每三人或四人为一组,充当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揣摩不同语气。在朗读《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挣当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的朗读兴趣很浓。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准确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其次,范读引领、模仿入境。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范读会给模仿力极强的儿童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通过较高的水平示范表演,时而低沉、时而激扬,声情并茂,就会对学生形成很好地感染,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领读小助手的培养,采取小助手领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经过我的不断尝试,积极改变早读课上集体朗读这一单一呆板的模式之后,学生整体注意力集中,很少有人分心走神,作小动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任务明确,目标具体。

  首先,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朗读任务,要求所谓朗读就是放声大读,它需要口、耳、目、脑多种器官并用。即住于目、出于口、闻于耳、感于心。我们要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读,在朗读技能层面上训练落实准确流利这一目标。做到“六不”即: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确句子。学生遇到一个小小的目标,即使读准一个易误读的字音,纠正一个小小的错误,教师就应及时肯定鼓励,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朗读兴趣,坚持训练,就能把准确流利作为一种良好的朗读习惯。那么实现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最终目标,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三、创设情景,启发联想。

  在以前古诗教学时我只给学生讲音调,停顿,语气等方面的技巧,但同学们对古诗的朗读不怎么感兴趣,怎样才能使他们爱读唐诗、宋词呢?我们何不在朗读时创设有关情景呢?巧设疑问:“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他们的衣着怎样”?同学们个个举起胖乎乎的小手,告诉大家,他们穿着长袍,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背起论语,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你们现在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古代孩子,来读这道诗”。孩子们一个个摇着小脑袋朗读起来,个个兴致勃勃,把自己当成了古代的孩子,朗读的兴趣高涨。同时还可以将录音、录像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使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比如我在上《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云南印象〉电视片段。舒缓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一下子使学生被眼前的美丽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云南的山水中,朗读时对云南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四、编排动用、寓读于乐。

  组织朗读时,可以根据课内容适当编排一些简单动作,让学生登台表演寓读于乐。

  在儿歌《猜一猜》和《人和两件宝》时,刚开始孩子们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没有多久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后来根据儿歌内容编排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做着美丽的动作,个个喜气洋洋,面带笑容。不仅对儿歌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在动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受益匪浅。

  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恒心,有耐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积极尝试,那么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科学指导学生阅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