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朴素的课堂 有效的教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大量需求,教育这个产业所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因而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必然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一线教师所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知识有拓展,情感有变化,能力有提高。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实际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有效的课堂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确定切实可行朴素的教学目标,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节、激励等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适用性。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认真分析学生和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图变多了,文字内容相对少了许多,所以不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到无从下手。对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形成知识体系,以便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要有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教师要采用讲授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的特点,有时要求学生用细铁丝制作立体几何模型,以便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长短和位置关系。

  二、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的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个苹果(500克)和一块石头(1千克),说:“哪个重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掂一掂后说:“这块石头中些。”接着加一个苹果合起来近1千克后又问:“现在还是这块石头重吗?”学生掂一掂后说:“差不多,但我们可以用称来称。”这样的情景创设富有数学的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教学服务,数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也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数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就没有必要 “为生活而生活”“为童话而童话”,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亦未尝不可,或许还可收到开门见山、简捷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引导学生激活课堂的氛围,让有效教学走向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是补充一种算法,或是提出一种疑惑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我们说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也就是前面谈到的教学目标),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重复、确认、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课堂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才会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我们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追求课堂教学的朴素,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延伸的问题,它具有广阔的探索研究空间,我们将从实践中长反思,从总结中求进步,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教师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预期更高,更有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气氛的调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