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型导入的有效创设研究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陈晨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把学生的思绪带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学中,创设趣味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以便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导入方法,使教学效率有所保证,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字: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导入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情境型教学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小学数学课堂常见的情境型导入有以下一些途径: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型教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谜语情境等来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趣味情境。它的特点是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创设寓知识于故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某日化斋得来一张大饼,唐僧计划把饼分给三个徒弟吃。他先把饼的三分之一分给了大徒弟孙悟空;又把这张饼的六分之二分给了二徒弟八戒;最后把这张饼的九分之三分给了三徒弟沙和尚。刚分完,八戒就开始闹意见了,说师傅分的不公平。那么,同学们大家认为师傅分的公平吗?你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给八戒将清楚呢?这样用故事来导入新课,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生生性活泼,注意力易分散,但都喜爱各种游戏活动。通过创设寓知识于游戏的教学情境,调节学生的精神,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讲授《认数》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等计数单位,为帮助学生快速认数,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咱们现在做一个小游戏。看,老师现在又八张卡片,四张是8,四张是0。你能用它们摆出一个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码?大家摆摆看,摆好了读出来。谁又能摆出一个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谜语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师可以创设寓知识于谜语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猜,从而导入新课。如在讲授《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谜语——一个图形很奇怪,又像硬币又像盘子,你沿线对折它能重合,你绕一点旋转它不改变,大家猜猜它是什么图形。这样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圆》。学生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探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跟教学内容有关的疑问,布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如在讲授《直角的初步认识》时,首先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找角,然后提出层层深入的问题:(1)大家找出的角相同吗?都是什么角?(2)有没有找出直角,它有什么特征?(3)怎样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4)怎样用三角板画直角?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紧扣课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展开层层思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新课。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很贴近时,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熟悉,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找准每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连接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在讲授“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新学期开始了,妈妈带着小晴和小军去超市给他们买学习用品,一个书包的标价是20元,一本笔记本的标价是5元,一盒水彩笔的标价是18元。妈妈给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请同学们帮她算算买这些东西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小晴买了2盒水彩笔,付了50元,那么收银员应给妈妈找多少钱?这样的情境,学生都很熟悉,能唤起学生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更应该重视学习过程。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延伸和扩展,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怎样滚得远”一课时,在生活中学生也许经常看到有些物体从斜坡上快速向下滚动,但却不是很清楚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这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活动教室,用30-50厘米的木板在地面上搭成一个斜坡,并使其与地面成30度角。再把一个圆柱形物体轻放在斜坡顶端,让其自动向下滚,等物体停止运动后,从木板底部开始测量物体在地面上滚动得距离。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要求认真记录每次测得的距离,并求其平均数。然后再把木板分别搭成与地面成45度和60度得坡,进行同样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最后让学生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看看能发现什么,进而得出结论。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教室要适当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会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下一篇:数学课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