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说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好途径;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有的同学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知道从哪里去思考;或者思考问题简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或者只会一种解法,不懂其他解法;或者只会一般解法,不懂创新解法等,这些都是缺乏思维品质的表现。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可以从根本上学好数学。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思维的有序性是指在思考问题时,要找准解决问题的起点,朝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思考,并且能有条理地叙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例1欢欢、贝贝、乐乐三人参加跳绳比赛,欢欢跳了27下,贝贝比欢欢少跳9下,乐乐比贝贝多跳7下。他们三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要求“三人一共跳了多少下?”应有序地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贝贝跳的数量,二是乐乐跳的数量。因为欢欢跳的数量是已知,因此关键是要求出贝贝和乐乐分别跳的数量。根据“贝贝比欢欢少跳9下”可求出贝贝跳的数量:27-9=18(下);根据“乐乐比贝贝多跳7下”可求出乐乐跳的数量:18+7=25(下)。这时我们再来解决最后的数学问题他们三人一共跳的数量:27+18+25=70(下)。

  通过这样有序地分析问题,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条理地说出每一步的意思,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也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逻辑水平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它集中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深入思考问题,抓住事物本质,总结解题规律,善于迁移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并且能从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中深刻理解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和特殊关系。

  例2二(1)班有男生36人,女生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几倍?

  在“表内除法(二)的综合复习”中,我采用了这道题,学生解答后,我没有就此打上句号,而是对本题逐次进行了改变。(1)女生和男生一共有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多几人?(3)女生比男生少几人?通过以上四题,不但复习了表内除法(二)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还复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4)女生有9人,男生是女生的4倍,男生有多少人?(5)女生有9人,比男生少27人,男生有多少人?(6)女生有9人,男生比女生多27人,男生有多少人?通过以上三题,可复习“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通过一题多变,学生形成了具有广泛联系的知识系统,收到了以点串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化知识之效,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集中表现为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观察和理解的角度,揭示本质联系,机智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打破解题常规,克服思维定势,拓宽思维领域,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3 计算:1+2+3+4+5+6+7+8+9=

  按常规,刚刚学习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都会从左往右依次算出每步的得数,得出最后的结果。可是这样算起来比较麻烦。于是,我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思考!想想“凑十法”在这里能不能用上?于是,很多学生会想到:1和9组成10,2和8组成10,3和7组成10,4和6组成10,还有1个5。这样一共有4个10和1个5,很容易得出结果:45。

  能否合理地转化或变更问题是衡量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那种“追求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问题”的动态中。

  四、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是指思维的出发点、方向、方法多种多样,想象丰富。要养成思维的发散性,应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善于借助已有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算法多样化,并会从多样化的算法中发现创新解法或最佳解法。

  例4老师有24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2人,平均每人分几个苹果?

  解法一:从问题入手。要求“平均每人分几个苹果?”也就是求“每份数”,那就必须要知道“总数”和“份数”。因为“总数”已知,是24个苹果,关键是要先求出“份数”——有多少人?这时再到题目中找和“份数”有关的数学信息。根据“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2人”,可求出份数:2×3=6(人)。这样,知道了“总数”和“份数”,很容易算出结果:24÷6=4(个)。

  解法二:从数学信息入手。根据“24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组”,可求出每个小组的到的苹果的个数:24÷3=8(个)。这样,知道了每个小组得到的苹果和每个小组的人数,就可以算出每人得到的苹果的个数:8÷2=4(个)。

  比较两种解法,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

  五、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创新程度。它集中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不循常规,标新立异,勇于创新。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创新地解决问题。它是思维的高级阶段。它常以想象、联想、直觉、灵感等思维形式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对数学问题展开想象、广泛联想、纵横沟通,从而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例5如图,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吗?

  在乘加、乘减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选了这道题目。首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大多数学生是这样做的:这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一个大正方体,但这个大正方体是不完整的,有一个小缺口,这个小缺口是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的,所以列综合算式:9×3-2=25(个)。还有个别学生分开来看:顶层是7个,下面两层是9个,所以列综合算式:9×2+7=25(个)。对于学生的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同时我又提出问题:“谁还有其他的解法?”这时,学生个个都认真思考,希望自己有新的突破。少顷,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想法,可是要列3个算式,我不知道对不对?”我鼓励他说:“没关系,大胆说,老师相信你是对的!”于是这个同学充满自信地说:“我是这样想的:3层的有7组,2层的有2组,列算式就是:3×7=21(个),2×2=4(个),再把它们合起来,列算式就是:21+4=25(个)。”我高兴地说“你的想法很独特,非常棒!”我带领全班同学表扬了他。

  在小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中,要还教师以主导地位,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说,充分暴露和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只要有新思想、新见解、新设想、新方法,都可以说他们具有思维的创新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需要耐心、细心和信心。要完成好这项任务,热爱教育事业、更新教学观念是前提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是根本保证,创设思维情境、加强思维训练是关键环节,积极摸索规律、认真总结经验是重要途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己见    下一篇: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