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对物理学案式教学环节的反思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都艳玲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一直都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解----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用现代教学理论的观点分析,这种教学模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凭经验教学,将不便于及时了解学情,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定位于学生在学习基本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索自然的兴趣,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育的一线老师,我采用“学案式”教学法已经两年了。在“学案式”教学中设置这样几个设疑、解疑的环节对学生很有帮助,愿意与大家分享、完善。我们可以把学案设计成课前完成和课上完成两部分。几个环节即“自学主动质疑----精讲集中解疑----讨论深入排疑----练习彻底消疑”分别在学案两部分体现出来。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学案式”教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

  1.自学主动质疑。

  获知始于生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设疑,启发他们排疑、解疑,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障碍,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上课之前,就布置学生预习要讲的内容,在老师指导下看书。我们可以把问题设计在学案课前完成部分当中,并要求学生精读教材,查找相关教辅资料、网上资料。学生之间可以合作交流,也可以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做一些简单实验,领会物理学的探究过程,体会教材的内涵。如教材到底讲了哪几个物理问题,如何理解?科学家是如何来研究它的?有什么实际意义?

  自学并不是一般的浏览教材,而是让他们抓住教材的脉络和要点,大胆质疑。然后通过课前的5分钟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请1~2个学生来回答学案里设置的题目。通过这些题目来检测自学的效果,使学生的自学情况在这儿得到展示,进一步培养和鼓励学生自学的习惯。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渐渐养成由“不读书”到“读书”,由“不会读书”到“会读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逐步适应物理学习的要求。

  如学习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时,课前5分钟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设计如下:

  首先请一位同学说说通过自学这节课懂得了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再请3位同学分别回答如下3个问题:

  ① 水平方向上踢出去的足球为何最后静止?

  ② 为何火车刹车慢,汽车刹车快?

  ③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后,老师要快速做出判断,学生通过自学哪些还不够明白,哪些还需要拓展加深?为精讲综合释疑做好铺垫。

  2.精讲集中解疑。

  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一些不懂的问题,产生了疑问,要通过老师的集中讲解得到解决。精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基础上把重点与难点讲透;如果不把重点与难点讲透,就会使自学落空。如果讲得面面俱到,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就会成为满堂灌,使自学流于形式。教师必须提炼出带有共性的内容,注意物理过程的分析及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按照自己思考的路子抽取需要的知识,用以填补思路中的“空白”。

  教师讲得精,学生听得也就认真,如果讲得过多,学生的大脑反而不易集中,不易抓住要点。精讲综合释疑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

  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精讲集中解疑的内容设计如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①F=0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状态称惯性,

  ②描述的是F=0的状态,并不表示物体不受外力,而是合外力为零。

  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速度来描述。

  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② 惯性可以理解为物体保持原有速度的本领强弱。

  ③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物体都有惯性。

  ④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在讲授时,要特别注意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

  实现自学与精讲的和谐融合。

  3.讨论深入排疑。

  常听到学生反映,物理知识难理解,学生常常是望题生畏,唉声叹气。从多年的高考物理成绩看,物理的平均成绩总是比较低的,它既反映物理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也反映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知识理解不透彻;分析讨论钻研不深入;重理论、轻实验所致。为了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有必要给他们一个讨论问题的机会。为此在精讲解疑后设置了8分钟时间的讨论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进行讨论,将课堂知识引向深入。

  要注意科学设计讨论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2~3个讨论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讨论题放在学案的课上完成部分)

  ①趣味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物理学科的趣味,激发学生讨论问题的意识与欲望。②科学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物理学科的严谨、科学。③针对性。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真能学以致用。

  在讨论中要激发学生参与讨论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探讨问题的习惯,为此老师要讲究策略与智慧,注意巧妙设计,使讨论的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如①合作研讨。可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每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研讨,每个人都必须积极参与,积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②友好比赛。开展小组之间的友好比赛,形成小组之间的比赛心理,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老师进行激励性的点评。③适时点拨。教师要抓住关键时期进行点拨,要将讨论过程中引发的问题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讨论的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或者经过老师点拨后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尽量交给他们去解决。通过讨论和质疑,让学生深思,让学生亲自体验“跳起来摘桃子吃”的心情,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从而激发出深入求知的兴趣。为了使讨论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并获得理想的结果,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特别要鼓励那些敢于发言和勇于争论的学生;另一方面,还要留心观察,把握动向,针对出现的问题,抓住时机,予以适当的点拨。

  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时,讨论深入排疑的8分钟讨论题设计如下:

  ① 为何车开动时,乘客向后倾倒,突然停止时,乘客向前倾倒?

  ② 地球从西向东转,为何跳起来的人落回原地?

  要强调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强调小组内部的合作。

  4.练习彻底消疑。

  解题就是练习,就是解除疑问的过程。物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每节课布置3个左右的典型练习题让学生限时练习,引导他们明确解题思路及步骤,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指导解题练习中,要选择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充分发挥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功能,发展动态思维,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对学生的解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评,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难度适当的习题,才能消除死套题型的定式影响。

  因此,还有必要加强课后编题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排除疑难,清楚知识的脉络联系,找出问题的关键,还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内容时,练习消疑的8分钟的练习题设计如下:

  a.火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厢原处,这是因为什么?

  b.自行车紧急刹车,轮子不转,但为何要向前滑动?

  最后点评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落实教学的效果。

  高中物理“学案式”教学法我已经实践了两年多,与以往教学相比较,采用“学案式”教学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一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二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如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实验学习等方式。三是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当然,“学案式”教学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完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下一篇: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