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运用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艳华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有些教师只重知识点的完整性,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有些教师只重把概念定理硬“抛”给学生,不注重知识的产生推导过程,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教师只重搞题海战术,不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耗时费力还效果不佳……。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当前虽提倡推行素质教育,但还是有很大部分的应试教育存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数学教师没有恰当的运用数学有效教学策略造成。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很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就如何在初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方法。

  二数学教学策略概述

  “教学策略”一词在我国文献中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在许多期刊文献中多次出现,然而关于数学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分类尚未达成一致见解。

  2.1数学教学策略的内涵

  数学教学策略是指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所作的系统决策和设计[1]。数学教学策略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2]。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我认为数学教学策略应该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提高学生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主动有效学习而采用的一系列系统有效科学的教学活动方式。

  2.2数学教学策略的分类

  关于数学教学策略的分类,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说是多种多样,许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分类,如数学教学策略可分为设置数学学习情景的策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的策略,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的策略等[2]。根据不同的着眼点生成不同的目标策略,把数学教学策略分为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教学情境教学策略,教学模型教学策略,教学建构教学策略,并且认为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一个统一体,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3]。

  根据数学教学大体上可分为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命题的教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三个部分。数学概念的教学包含:通过直观实例把握概念本质特征,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定义,名称,符号,文字表述和口头表述,加强概念应用,准确的掌握数学概念体系。数学命题的教学包含:先行组织者策略,问题性策略,过程性策略,变式策略,系统化策略。而在数学问题的解决的教学这一部分中思想方法教学策略又具有渐进性,过程性,变式[4]。许多不同分法的教学策略都可归入其中。

  三当前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的目的和意义

  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教学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上的差别反映着他们在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别,1980年,美国埃默(E. T.Emmer)等人曾研究了14名三年级教师,其中7名卓有成效,7名成效较差。这两类教师所带班的学生在学年开始时,其能力倾向性成就测验的得分并无上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成效的教师班上的学生表现出较多的勤奋行为,学年结束时取得的成绩也较好;成效较差班上的学生则相反。埃默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有效的教学策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申继亮、辛涛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认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行为的改善,最终会显著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也明显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5]。所以在当前初中学数学课堂上出现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的情况下,合理的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将会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良好作用。合理运用有效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合理运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呢?

  四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践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6]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就要由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有效学习。

  4.1营造良好氛围,构筑互动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形成学习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任务,学生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尽可能的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识记而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不容质疑,学生简单判断机械模仿……,而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互动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堂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构筑互动师生关系,才能真正的发扬教学民主,学生才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亲切,发自内心的亲切,不吝啬鼓励和奖赏,从而让学生感到温暖,感到学习是在和教师一起合作,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着和合作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大多数学生是有能力学好的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的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像“朋友”而不再是高高在上,不易亲近。

  4.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

  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要学生去学,要使学生自己要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就要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矛盾冲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形成一个适当的跨度[7],要做到问题要明确,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4.2.1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并用于生活实践,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真切,愿意去解决。

  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们引入这样一个实际例子[8]。

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破成如图1所示的两块,

  如果要原样配一块,要不要把两块都带去?

  这一问题来自生活实际,立即像磁铁一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带I去,有的说带II去,有的说两块都带去。

  教师:其实,只需带一块就行了,那么带哪块去呢?

  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的思路进入了活跃状态。

  教师:让我们看一下带I去行不行?

  学生由图形易知,由I不能恢复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不能带I去。

  教师:让我们看一下带II去行不行?

  由II可以恢复到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只需带II去。

  教师:为什么带II去行而带I去却不行呢?

  这样,就把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意义和目的从教师的备课本上搬到学生的头脑中去了,由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转化为数学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4.2.2由特殊到一般,创设问题情境。

如“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教学中,可以按从数到式,从特殊到一般设计情境。先让学生计算(4×105)×(5×106)=(4×5)×(105×106)=20×11130或2×111300教师让学生说出根据,学生不难回答:第一步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二步是按同底幂乘法及数的乘法。教师接着问:,,,()如何计算?会吗?试试看?不少学生能顺利进行计算,教师追问: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对字母也能这样计算?在第二个式子中,对单个字母为什么也放在积里作为一个因式?如此这样下去,对学生说不清楚的,教师予以明确阐述,直到把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

  4.2.3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相反数一节引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我们知道温度零上用正数表示,零下用负数表示,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那正数和负数是相反数吗?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吗?那+5和-7是相反数吗?这样从学生的能力起点出发,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情形下,创设了一个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4.3启发引导学生,教师要能提善问

  问题的设置要从实际出发,易学生接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要富有启发性,这就要求选好、选准问题的角度,可以从同一角度设置几个相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同一思维方式思考,以达到知识内化及迁移的目的。

  问题提出要有效,精且准,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之前先出示回顾以下问题,逐一提问: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3.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4.什么叫方程的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另外一个问题变式提问也可启发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事件的概率: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是9,变式提问,和为7,和为4,学生较容易找出数字分布规律,和为固定值在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上。

  4.4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H.Freuden-thal)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实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引导探索实现“再创造”教学,重学生自主探索,教师恰当介入铺垫,要避免搞不切实际的“假热闹”。

  案例1“多边形内角和,对角线条数”公式教学

例如讲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时,可让学生先分割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看可分成几个三角形,可适当引导从一个顶点引出对角线分割,分别写出三角形个数,内角和度数,依次为:2个,2;3个,3;4个,4….可以发现多边形内角和度数为(n-2),学生根据已知,通过探索,再创造了数学。

对角线条数,可引导学生通过从一个顶点可引出n-3条对角线,那么n个顶点有n(n-3)条对角线,又一条对角线连的是两个顶点,算时重复了一次,所以总的对角线条数为条。

  这两个公式的发现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让他们自主探索,鼓励,让他们在积极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中大胆的“再创造”数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五结束语

  本人经过大量研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效率低的现状,阐述了合理运用一些重要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但由于本人经验较少,知识水平有限,文中只是涉及到四种比较重要的初中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构筑互动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策略,提问教学策略,再创造教学策略。而实际上初中数学课堂内容丰富,灵活多变,教学策略也多种多样,所以要更好、更合理地运用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七年级复习课课堂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