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读写巧妙结合方法之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读写结合”是语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读写结合”上花大气力。虽然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把两者分离开来。那么怎么才能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呢?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内容出发,设计与它相关的写作训练,以读促写。同时,写作又能够巩固、深化、促进阅读。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语文能力。

  一、读写结合最常用的方法是仿写

  仿写又称为仿作和模写,仿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仿语言、仿修辞、仿文体、仿立意、仿表现手法。关键的是要立足于阅读材料,找到读与写相通的近似点,找到近似点,先依葫芦画瓢作“葫芦文”,再慢慢由模仿向创作迈进。

  学习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朱自清的《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语言、句式、修辞上进行仿写。要求写一篇抒情性文章。在语言上,仿写课文中的句式、优美细腻的文字,继而进行遣词造句。在文体上,这篇课文文体属于散文,教师引导学生,仿写同类体裁的作文。学散文就写散文,做到学什么写什么。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一开始就学习临摹例子,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学生有了扎实的仿写基本功后,就会抛弃“葫芦文”,打破定势思维,不受限制地大胆去写去练,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作文有了创造才有活力,打破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做到标新立异。

  二、以读促写,立足于教材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语文教材为主,课外读物为辅,相辅相成地进行写作训练。针对教材内容最常见的写作训练就是改写、扩写、缩写、续写、写读后感。

  改写,将古诗歌改写成散文,将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等等,方便学生理解所学课文内容。例如文言文《幼时记趣》改写成记叙文,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扩写,课文中省略了的情节空白,教师就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将这些空白“填满”。如《月迹》中,“我们便争执了起来”调动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和弟弟妹妹们对美好月亮的喜爱和对漂亮三妹的嫉妒。

  续写,有的课文读到最后会感觉故事还没有结束,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给课文续写新的故事结局。如《皇帝的新装》,最后引导学生续写皇帝在新装游行被揭穿后,皇帝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大胆想象,给故事画上圆满的结局。

  缩写,将长文章压缩成短文,将长句压缩成短句,要保持原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主要内容不变,将繁琐的文章改简洁,通过练笔,让学生对文章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写读后感,读完一篇课文后,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感触,教师就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触写下来,由于每个学生对文章的见解不同,自然写出的读后感也会是别出心裁,各有千秋。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写作技巧,渗透到写作训练中去,让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三、多写多练,以写引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除了广泛阅读外,还要多写作,多练笔,才能够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从遣词造句、仿写、练习小片段开始,扎实的练好基本功。其次,开始练习成篇的文章,在初期,抛弃写作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限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让他们大胆写作,写好“大胆文”,然后逐步引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练习的内容,也应该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后,在写作训练中,灵活运用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与技巧,善于发现阅读的不足,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阅读的积极性、自觉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写作训练中,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引读、读写结合,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自主合作探究之有“度”    下一篇: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