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近年来我校实施开展了“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地理课堂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经过几年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认为新的地理课堂教学就是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处理好教材中的“活动”内容等。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在地理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角色和教学过程的转变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同时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尽量变讲授内容为探究内容和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在这种形式下,就要求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而要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讲,课堂活动中的黑板、讲台、学具、时间等都应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手、口、眼、耳、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活动内容,进而求得生生间和师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三)处理好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是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程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活动(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去探究原理及规律;通过活动,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要通过活动完成地理课标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活动的开放性。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如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有的教师问学生:如果地球的自转周期为48小时,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呢?如果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反常现象呢?……这些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

  2.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活动必须符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为“热闹”而活动,更不能天方夜谭。

  3.活动的时效性。因为地理学科课时有限,所以活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将探究活动的内容延伸到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中去。

  4.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增减教材上的“活动”内容,以设计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的课改实验,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遇到过一些困惑,主要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

  在几年的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实验中,实验教师各施其才,试行了多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方案。这些评价方案在实验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设计的过程性评价方案中列了以下各项,如举手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讨论、活动的积极程度等;有的教师还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袋,并作了周密而详尽的记录。这些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但其操作难度实在太大,试想每一位地理教师少则也有上百名学生,而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如此的记录要花费多少时间?每堂课45分钟是用来教学还是用来记录?更何况我们前已述及,课改后的教学是否成功,不仅仅是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也不在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多少、课堂如何“热闹”,而是要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有效性,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质量,看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情感变化和能力的提高情况。在终结性评价上,我们试着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检测,采用了开卷、闭卷及开闭卷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些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不同学生的水平,但却不能全面地检测一个学生的水平,很难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而且,开闭卷考查的重点是不同的,开卷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而闭卷着重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题材很广,涉及范围也大,而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能查阅的资料就更有限了,所以很难操作。再加上完成开卷题所需的时间较长,这又加大了评价的控制难度,降低了检测的信度,不易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因此,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我们都作了很多尝试,我们所采用的每种方式都是既有收获,又有困惑。我们急需一套系统科学,又能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检测每一位学生,且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案。同时,我们也相信在今后的实验与探索中,我们会找到以上各种评价方式的整合点。

  (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

  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而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而且,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阶段,课堂放开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脱离主题,失去重点,使教师进退两难,降低了教学效益。例如,“角色扮演”的方法就往往在某一个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虽然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打开了学生的眼界,但却很容易失去重点,降低效益。

  (三)班额过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学校的班额偏大,大多在50人以上,有的甚至超过70人。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是教室拥挤,就连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都很困难;其次是教师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经纬网定位”一节的教学中,师生通过活动共同探究了经纬度及其规律后,有的教师让学生自主地在地图册或是在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上根据经纬度查找部分城市或查出部分城市的经纬度,学生兴趣很高,有的学生为找到而欢呼雀跃,有的学生正在查找,有的学生在询问,但也有的学生因为拥挤或性格内向而站在一旁未能参与进来。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致力于寻找一条既科学又易于操作的评价方案;积极探究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

  总之,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学科研的智慧。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急学生所想,为学生所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才能不阿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习区域地理是地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