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思维导图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3-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一种主流,促进写作教学的进步,促进中国素质教育的进步。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 写作,是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情的发掘和表达,绝不是一味的模仿和照搬。只有“我手写我心”,这样的文章才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才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才能体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二)小学生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及阅历的限制,写作上的创新应该是基于此基础的创新。具体一点,创新就是小作者们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及思考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感。每个教师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见。

  (三) 新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不论是语言还是思维等方面都还在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帮助和引导学生,不能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保证写作教学过程中的秩序及效果,这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亟待我们去探索和发展。

  思维导图由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和空间等建立起记忆链接。 用思维导图提升智力、能力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而小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图像记忆的阶段,如果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发散性

  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它往往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人手,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写作时,学生可以围绕某个关键词进行自由发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作文怎么写的难题。另外,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思维都不一样,所以写出来的作品都是闪着光的艺术品。这一点,正是呼应了时代对于创新精神的召唤。

  (二)直观形象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穿插使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

  片和符号,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直观化、图像化,帮助我们强化关键词,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师生互动性

  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是“第一作者”,教师是“第二作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另外,教师也可以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与学生交流,甚至“一决高下”。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思维的碰撞,会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教师在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和习作进行反馈的时候,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艺术性地点评,学生的思维发展得到提升。对于学生作品中有创意的地方,教师应该鼓励,也应该引导其他学生去发现和学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