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3-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外更多地亲近书本呢?教师作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课外阅读的引导者,通过课题实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去做。

  尊重个体差异,诱导课外阅读兴趣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一刀切”的方式去教育,显然这是不可取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可以向其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比如:对心思细腻、做事严谨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李四光》等;对生性好动、胆子较大的学生,可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而那些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喜欢文艺、体育的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相同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就可以将“被动”变成“主动”。

  提起动画片,每个孩子都喜欢。对此,我把动画片的配套书推荐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津津有味地观看动画片之余,也去感知一下相同故事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此后,我还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动画片《西游记》的书籍,让孩子由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与之配套的书本上。由此,学生由“电视迷”自然而然地向“书迷”转移。

  体验成功喜悦,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有些学生为什么宁愿玩游戏机,也不愿在书海中遨游呢?就是因为他们从未体验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更不用说成功的体验了。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这使得其他一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而这时的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产生自卑心理。

  我班有一名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可是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也没什么特长,平时也不爱讲话,父母给他买的很多课外书,他也不爱看。有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他竟然写出了一篇选材独特、构思巧妙、涉及到动物知识的作文。经过调查才知道,他在不久前无意翻看了一本动物百科知识方面的书,他“现学现卖”,就写成了那篇作文。得知情况后,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了他积极积累课外知识的做法,并让他在全班读了自己的习作。由此,他从成功中获得了自信心,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慢慢地,他对家中那些“沉睡”的课外书热衷起来,畏难情绪消失了,成为了正宗的“小书迷”。

  由此可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儿童有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并产生喜悦之情,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对激发其阅读兴趣有着神奇的作用。

  利用课内留白,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语言信息集中交换的过程,但由于受到时间和方式的限制,教师只能将许多知识压缩处理后进行传授,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对“浅尝辄止”地了解某些知识往往不过瘾,从而产生课内留白……这样的课内留白可以帮助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起到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这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其课外阅读兴趣的好时机。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 。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师应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因此对于很多节选于名家名篇的课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课外读原文。如学习了《 草虫的村落》,让学生阅读《昆虫记》;学习了《鲸》、《新型玻璃 》这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动物、植物、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又如教学《 最后一头战象》,学生对勇敢的战象津津乐道、意犹未尽,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像这样精彩的故事, 在沈石溪的笔下中比比皆是,要求学生课外尝试阅读沈石溪的《狼王梦 》、《鸟奴 》、《第七条猎狗》等作品,每人准备一个动物故事,在活动课上交流,一时间在班上掀起一股阅读动物故事的热潮。这样,不但延伸了课内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达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的效果。

  所以,教师以“课堂留白”为突破口,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升华课外阅读的价值,这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巧借向师意识,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过:“教育是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这话揭示了教师的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经验少,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意识。教师像块磁铁,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那么,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向师”意识,提高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最关键的是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课程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且还在后面附录了70首小学阶段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在一堂语文课上,我要给学生教授古诗文,可孩子们都觉得枯燥无味。我知道古诗文对高年级学生的重要性,于是我读了一篇用很多古诗、古词串成的趣文,孩子们听了,不禁鼓起掌来,还瞪大了好奇的眼睛:老师怎么懂这么多古诗文?我趁机拿出几本古诗文诵读方面的书,告诉学生,老师之所以懂得这么多,全靠这几本书。很快,班里掀起了一股阅读古诗文的热潮,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古人云:“非淡泊不能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读书,可以修心养性。教师要在自身确立好大方向的前提下,利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向师意识,和学生共同约定:每晚睡前20分钟读书,一本书、一张记录卡是每位学生的床头必备物,每天读书的时间、书名及页数都记录在所发的阅读“芝麻卡”上,由家长签名,每周上交一次,然后根据记载,给予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以奖励。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向中学过渡的转型时期,此时如果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巧借向师意识来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定能事半功倍。

  创设交流机会,升华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只是一个过程,为了升华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还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这种交流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读书知识竞赛,可以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演讲,可以是读书报告会,还可以是读后感交流等等,不拘一格。

  本学期,我班学生在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后,对三国人物,特别是诸葛亮、张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的契机,于是趁热打铁,作出了两个星期后我们班将开展“三国知识擂台赛”主题班队活动的决定。同学们对此自然是给予积极响应,他们自发去购买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班上由此掀起了读三国、话三国的热潮!擂台赛那天,小选手们的表现更是令人拍手叫绝,他们应对三国人物,对答如流;讲述三国故事绘声绘色、滔滔不绝,俨然成了“三国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收获无疑是立体的、全面的,他们的思维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实践表明,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读书的兴趣也需要在读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成果,升华课外阅读的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鼓励和支持,积极拓展渠道,让学生爱上书本,做一个爱阅读的孩子;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在大量阅读和积累中培养学生语感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活用多媒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