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六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分析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3-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试卷命题分析。

  本试卷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新理念。试卷除了检测学生应该掌握的字、词、句等基本技能外,例如:“规范写字”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汉字美”的教育,是否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是否知道汉字也有灵气,是否进行了汉字的溯源教育。最终体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我是中国人,我喜欢我们的汉字,我能写一手好字”;“ 选择正确读音和查字典”是对工具性的检测,这是每个人都要掌握的方法——阅读中怎样解决生字和新词;“句子天地”是积累与运用的检测,是好句子地积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本试卷还注重了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检测,注重检测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语文与生活”检测学生是否会把学到的知识正确运用生到活实际中,是否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否博览群书;“课内外的阅读”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方法的运用——“我会阅读方法,我可以读任何书籍”;“习作与表达”出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会感到有话可说,学生的感触会在考试中一触而发,不吐不快。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在这六年中与孩子是否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也可以看出你与孩子除了教学都做了哪些更值得孩子记忆的美好往事。从试卷编制特点来看,检测的内容较全面,有书写习惯的检查,生字的掌握,查字典的能力,成语、诗句和名言格言的积累和运用,按要求写句子能力的应用,个性化阅读的表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等等,突出了试卷的综合性、开放性和针对性。

  二、学生答题分析。

  学生的答题还比较满意,整体卷面的美观还比较满意;学生在古诗、成语、风俗等方面的积累比较满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知道了方法,能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能准确地表述比较满意,因为语文教学最终落实到读和写。 错误率较高地是修改病句,学生没找到毛病“避免”和“不拥堵”相互矛盾或者说两者连在一起正好表达的意思相反,避免不拥堵就是追求拥堵了。 另一个错误率较高的的是第三人称转述,学生的人称全错,标点符号的转变都对。这是我教学中的引导错误,在第三人称转述时和大家的认识不一样(不过,我保留意见)。 另一个是 “日积月累”中的第4小题错误率较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述不准确。“这里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好处是: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错误率较高的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困惑,孩子们(包括我们教师)心里知道意思,大概意思,但是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我们每个人缺乏对“汉字溯源”学习和传承,没真正理解汉字的原意,不了解每个汉字的由来造成的。 三、查找问题。

  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的孩子充分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充分掌握了语文的阅读方法,知道了语文怎样学;我们的孩子体会到了中华文字的奇妙无比,体会到了语文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最终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我们爱语文,我们要学好她。”——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字、语言的好奇心,这是孩子一辈子学习的动力,做到这一点也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值得骄傲的地方。孩子的写作也是有感而发,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的心声,六年的学习生活让他们难以忘怀,有的写同学之间的事,有的写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有的写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有的抒发离别之情……

  不足的地方也很多:教学中没有把学困生的坏毛病扭转,写字不踏实,字词不过关,细节问题不到位,孩子回答问题时的站姿、语速和自信没有训练好;注重了方法的教学却忽视了教材文本体现的单元主题细节打磨,注重了对孩子们的“统一”要求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了口语交际和写作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好词、美句的修饰。我最大的遗憾是教学中互动缺乏,细节关注不够,没有把自己、资源和学生之间有效的联系起来,没有找到三者之间适合的方法。总之,不足就是自己的细节反思、细节跟进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首先,自己再多研读新课标的细节要求,把新课标的要求有目的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不迷失方向,不走弯路。真正地做到心揣课标,心有方向。

  其次,把学生的习惯从细节抓起,高标准,严要求。我们要求严格、细致,孩子们在答题时犯错的概率就小。比如:汉字书写的美观,行款、布局的到位;口语交际的站姿、眼神交流、语速的训练;“汉字溯源”的教学。

  第三,以写作促进阅读。“我想写什么,我怎么才能写好,我怎样表达,同样的意思怎么我就是没作家写的优美、耐人寻味”让孩子带着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到课外阅读中找答案,找方法。同样的道理,在阅读时要时刻积累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或者好片断,最终激发起孩子们“攀比”的欲望,我会比你写得更美!我比你读得更多。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群文阅读教学反思二    下一篇:《鲁滨逊漂流记》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