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来源初中 教师网 w ww.9 10w.Ne t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1毫米有多长, 首先,我先由学生拿出数学书出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结果,通过学生动手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时,发现数学书的宽、厚不是整厘米时,我就引出测量较短物体长的长度单位“毫米”,从而引出“1毫米”的概念,这样我让学生比划1毫米的长短。认识了“1毫米”之后,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毫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在学习完长度单位“毫米”之后,我让学生把事先布置带来的1角钱硬笔、公交车充值卡进行测量它们的长、宽、厚,并分别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以加深长度单位“毫米”的认识。 整节课中,我觉得成功之处就是学生对整节课所讲的知识点掌握得还比较好,最后能把自己的收获说出来! 存在的问题: 1.本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不足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不是很好,导致部分同学的操作不是很好; 2.学生在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1毫米时觉得部分同学表示的不是太准确,应该还要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体验一下。 3.在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书和物品时部分学生表现的不积极,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进行更好的诱导! 4.学生的合作时间控制的不是太好,使得课堂显得前松后紧。 以上便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粗浅的想法,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们给予批评,指正,能为我提出宝贵意见!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学生的兴致很浓。 文 章来源初中 教师网 w ww.9 10w.Ne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