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数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3-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不同于小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公顷这样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的直观体验少之又少,甚至几乎没有。对于他们的学习,只能是间接体验。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借助丰富的生活材料的呈现,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间接体验层次化、多元化,同时打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非常重视学习材料的有效选择和合理运用,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现实情境,从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有效思考。选用了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易园和太行大峡谷四个著名景点的占地面积作为学习材料,选用的材料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使学生倍感亲切,通过读,使学生感到数据大读起来有困难,引发学生使用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从而十分自然地引出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练习时,首尾呼应,把课前的几组数据改为用公顷作单位,学生通过再次的读,进一步感受到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用公顷作单位会更合适。

  二、复习旧知,为学新知找路径。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为什么要这样规定?我通过已有知识: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分别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从小到大,边长每次都乘10,面积每次都乘100,学生由此合理推断得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通过逐步复习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给了每一个学生唤醒旧知的机会,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经验的根基,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发展过程,这样的数学化推算过程为学生积累了数学思维经验的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平方千米找到了路径,形成了正迁移。

  三、梳理对比,数形结合贯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形结合思想在量与计量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正方形描述面积单位,复习时,呈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对于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进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习了小的面积单位后,学生认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对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0,学生经常会发生错误。如果站在系统的角度去考量面积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公亩的呈现很有必要。在梳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因为公顷的特殊,导致无规律可循,很自然地猜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还存在着另一个面积单位,这就是公亩。这样,整个面积单位体系系统化,有规律可循,学生认知也更全面,对进率的理解也更深刻。

  四、有“物”可依,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完整的概念表象。

  1、课前实践,亲身体验为形成表象提供载体。

  由于公顷不仅“大”,而且离学生“远”,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感知1公顷的大小,我在课前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学校的教室、操场、组织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正方形。然后计算出教室、操场等面积,为逐步拉“近”面积单位公顷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充分感知1公顷大小做好了前期的准备,提供了间接感知的载体。

  2、间接感知,推算联想为深化表象提供对接。

  学生知道1公顷是10000平方米,怎么让学生形成1公顷到底有多大的表象,教学时通过课前实践获得的直接感知,通过推算得到200个教室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公顷,4个学校的操场占地大约是1公顷,100个“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将学生熟悉的教室、操场面积测量的直接感知通过推算转化成间接感知,有了这样的丰富体验逐步将1公顷的表象烙在了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头脑中的1公顷大小有“物”可依,有“路”可循,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表象。同时通过1公顷的森林、树荫的作用以及1公顷杂交水稻的产量,让学生不仅感受到1公顷很大,也借此机会渗透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等思品教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下一篇:《小数乘法整数》听课有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