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教后反思

所属栏目: 数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3-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这节课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目标引领——回忆整理——构建网络——探究问题”等系列学习活动,使其经历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把传统的“听课加做题”的单一化学习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学习。

  一.前期引领,自主梳理。

  斯霞老师曾说:“让儿童课前注重学习,比课后打题海战役来得先进,让儿童在课堂上兴奋起来,愉快起来,比只教给学生若干的知识更重要。”所以,我努力做到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学习,将复习活动前移,将首次学习梳理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利用三个复习任务进行引领)创造条件和气氛让学生经历回忆、整理、建构的系列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法,指导点拨法,观察法、尝试操作法,归纳法等,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生成的效果,对比与归纳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获取积极情感体验的目标。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学的主动,教师教的轻松。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交流平台,推进建模过程。

  充分信任学生,将学生的主动权给学生是这节课的一个特色。本节课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的知识上,使其经历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努力做到:知识——让学生整理,归纳,建构;交流——有源,有序,有质;问题——让学生先发现,分析,解决,体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重要的一环,弄清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及时查漏补缺,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我利用两组习题的练习,帮助学生回顾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设计了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并充分表达对周长与面积的再认识。利用围——展——量的课件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对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紧扣“所有边长的总和”和“所占平面的大小”突出了“有无计算公式”的思考方法。利用多媒体直观的手段,唤醒学生关于这些知识的认知。

  复习,不应从上课铃响开始。学生初期的独立回忆,梳理,检索也十分重要。因为学生有了课前的有效复习,课上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课件展示交流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在关键的地方做出解释,旨在唤醒。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联系,感悟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转化、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功不可没的。这些知识如果只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显得太苍白。而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内化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也更加紧凑、高效。

  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听讲做题是学习;自主探究是学习;展示、交流、对话同样也是学习。学生在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认识到了从最基础的长方形能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也体会到了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六年级而言,仅做到此还是有些单薄,浅显,由此进入深度演绎——统一面积计算公式的环节。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规律这样的学习过程。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的统一,而是训练学生观察图形间、知识间的联系,提供思维的时间、空间,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从而使其达到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取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有许多的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课堂生成及教师应变能力方面有待加强。再如本节课教学环节安排有些紧,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汇报、展示时间短,交流不够充分。课堂练习容量少;学生在探究后得出规律这一教学环节,给予探究时间短,举例少,显得仓促。前一阶段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培训,老师讲到了“几何画板”的应用,我想如果能真正将其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起操作、一起研究,相信这样的课堂会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只有有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课堂才是我们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幂的乘方》教学反思    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搭配》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