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设计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有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关键词】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 兴趣培养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学习掌握新知。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预习内容是所学新知识的先导和基础,所学知识是它的延伸和发展。通过预习活动,学生可熟悉、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

  预习作业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找到知识的连接点,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和思维。通过预习,教师应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还有哪些疑问,切实体现预习的效能。

  一、预习兴趣的培养

  (1)设计难易适度的预习作业。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都能自主进行预习,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2)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如让学生用画图的形式呈现“9加几”的问题;让学生到银行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让学生动手做长方体等,诱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3)设计带有竞争的预习作业。如预习比例的知识后,用2、3、4、6四个数,你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比例,比一比谁写的多,有什么窍门等。在预习中采用适当的竞赛,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预习有兴趣,才能使预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地行动。在学生初步树立起预习意识的同时,教师应加强学生预习的兴趣培养。

  二、预习内容的设计

  (1)设计预习作业要目标明确。不仅停留在一些具体的知识上,还应对“能力”“情感”“经验”等方面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预习要求不同,如: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在游戏中进行预习,注重预习兴趣和预习习惯的养成;中高年级学生重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2)设计预习作业要内容具体。每课时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 如:你将要学习什么知识?在预习中你了解哪些知识?你有哪些不会的知识,有什么问题?等。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预习能力和习惯。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指导预习也要因材而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则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如六年级下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教师设计预习提纲:为什么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用表示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设计预习作业要逐层推进。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设计预习作业要注意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如四年级“运算律”预习设计:a、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b、你理解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能举例表示吗?c、在以前的学习中,你运用过加法交换律吗?d、我们的生活中,有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情况吗?e、你理解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吗?能举例表示吗?f、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在预习中,根据问题提纲逐层深入,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

  三、预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四步”预习法,收到较好效果。

  一读:要求学生读课本,了解将要学习什么,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二思:让学生思考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想新知与哪些旧知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如预习比的知识后,学生感知到比与除法有联系。又如指导预习“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思考怎样验证这一规律,回想这一规律以前运用过吗?通过系列思考,发挥预习功能。

  三练: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四问:预习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所提问题可以是在“读、思、练”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是学生由将学习内容引发的疑问。在预习中不断引导学生质疑,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感知到问题的存在,逐步形成问题意识。

  预习指导要注重过程,让学生在预习中达成对问题“感性——理性”或“理性——理性”的提升。

  四、预习效果的评价

  预习是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个体活动。在预习中,每个个体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感悟,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并给予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

  教师可对坚持认真预习的同学,通过光荣榜进行表扬;对有一定水平或有独到见解的预习题,在此题上打★给予肯定,并请获星的同学介绍这些见解;定期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让预习成为学生期盼的活动。

  五、预习中的注意点

  1、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对于学生来说,语文的预习是查字典,分段,写段意等。数学的课前预习,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如果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学生会从练习出发,看看自己是都会做。会了就不再看书,不会再看例题。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自然是能不想就不想。也就出现了刘金在课堂作业上出现的格式。(尽管计算讲求多样化,但是也要选择简单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将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总结为“读”(读教材)——“思”(思考例题的思考过程,解题方法,为什么这样解?这部分知识运用到我们学过那些知识?教材中的有些问题盖如何回答?还可以怎样想?)——“练”(完成书上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对自己的预习进行检验)。这些步骤中“思”是关键。

  2、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重新设计教学程序。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教材中例题的程序。如果教师还按照教材中的先例题再“试一试”“练一练”,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失去兴趣,有“我已经会了”的想法,注意力自然不再集中。对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不再注意, 完成练习时就会出现方法原始,不知道作业格式的现象。

  3、课前预习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课前预习的。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不要求学生预习。因为学生常会因为时间或习惯原因,不注重预习内容的过程,直接参看课本里的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课堂上进行活动时,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最后的结论,不再关注面积的推导过程。使活动过程失去实际意义。这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思考等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而且,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知识点理解错误,产生误解。对知识的误解,比较多的人都会有着“先入为主”的想法。到了上课时,老师却告诉他,他一直所认定的结论是错的。虽然结论是有根有据的,但刚开始,一般的学生在潜意识里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虽然后来他不得不改正想法,但第一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在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检索,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策略,同时引发出对新问题的思考。教师要收集整理这些预习过程中产生的“未解决的问题”和“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动态生成的资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预习    下一篇:运用导学案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