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却要常常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如何在数学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中使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有效,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分数的认识》案例浅谈一下自己的两点认识:

  第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是师生、生生互动有效的前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是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策,更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学会思考的有效途径。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上课伊始,我就出示了6个小孩子喜欢吃的棒棒糖。(这些棒棒糖正好是个别学生违反班规所受惩罚带来的……)。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有6个棒棒糖,我打算把它平均分给在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的2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几个呢?

  生:(为了尽力做好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个个积极思考,争相举手,动作规范,声音洪亮。)6÷2=3(个)

  师: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棒棒糖,平均分给2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几个呢?

  生:2÷2=1(个)

  师:如果老师手里有1个棒棒糖,平均分给2个孩子,每个孩子又能分几个呢?

  生:1÷2= (学生一时语噻,有一、两个学生举手)。

  师:同学们,想想生活中通常说是几个呢?)

  生:(异口同声)半个。

  师:“半个”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用“0.5”表示。(五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

  生:老师,我还可以用来表示。

  师:你们俩说的都对,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教师板书)

  通过以上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学情景简单却不做作,利用学生熟悉的棒棒糖,而且这些棒棒糖来自于孩子们中间,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于1÷2的结果不是整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生不能顺利答出,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稍作思考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踊跃举手的。因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从而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探究新知埋下了伏笔,并且自然而然导入新课。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一定要简约而不简单,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形式呈现,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二,提出恰当的教学问题,是师生、生生互动有效的关键。

  如何打造有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应从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入手。因为好的问题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能直击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师生、生生进行智慧的碰撞。

  比如: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时,首先,我以问题的形式出示小组合作探究要求:

  ⑴做一做:你能利用手中现有的素材,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表示出吗?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表示的?

  ⑶想一想:你的折、分、涂这些动作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你的作品上有几个?这几个合起来是多少?白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

  活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我的思考:根据平时的经验,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学具时,一般都会有极个别学生没有准备,所以我就让学生利用手中现有的素材完成这个教学活动,不至于那部分没有准备学具的学生无事可做,造成学习低效甚至无效。当活动开始时,我欣喜地发现这部分学生开始思考着,寻找身边合适的数学素材进行活动。活动中学生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了,他们开始了生生交流。 此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动态,做到胸中有数,并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活动素材张贴在黑板上,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生:我来展示第一个问题,(学生边演示边讲解表示的过程),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打开,我们发现这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了4分,涂颜色的就表示。

  生:我用圆形表示的……

  生:我用8支铅笔表示的……

  生:涂色的部分表示的,为了让大家一目了然。

  生:这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分一分的动作是要告诉大家我在“平均分”。

  师:同学们,这个阴影部分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生:能。

  生:不能。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师:对呀,刚才那个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就是告诉我们要想用分数表示就必须在“平均分”的前提下。

  生:(异口同声)是。

  师:(接着,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是,一会儿表示一个三角形,一会儿表示两支铅笔,一会儿表示一条线段……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学生沉思了一会儿回答)因为分的物体不一样。

  师:哦,像这样,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简单地说,单位“1”就是我们要……?

  生:单位“1”就是我们要平均分的物体。

  生:要平均分的物体就是单位“1”。

  师:(教师指着黑板上张贴的素材“圆形”,进而又抛出问题:)这个的单位“1”是什么呢?

  生:圆形。

  师:这个圆形里哪一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呢?

  生:每一个小扇形都表示。

  师:这4个……?合起来就是……?

  生:一个圆。

  生:一个整体。

  生:统统称为单位“1”。

  师:这个圆形里白色的部分又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里面有几个?

  生:用来表示,有3个。

  ……

  【我的思考:操作活动结束后,到了全班孩子们展示交流的环节了,由于问题的提出具有有效性,师生们的交流、质疑、补充、提升,一环扣着一环,孩子们有时挣的是面红耳赤,我们知道问题不辨不明,就像是一场辩论赛,课堂上不时使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从而得以解决问题,有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目标达成度更高。】

  通过上面探究问题的预设,教师的不断追问,引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激发了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的欲望,整个过程不正体现了师生、生生智慧的碰撞吗?更有效提高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教学目地的达成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预设有效的教学问题,特别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精心设计好问题,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有效状态。

  总之,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要想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创设合适的情景、设计恰当的教学问题、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等,因势利导,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怎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应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