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具体对初中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方面体脑不协调、不适应的学生逐渐增多,初一年级学生问题最多。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初二学生最多,初三年级最少。在我们另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压力事件的研究中,则发现有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其它方面的占30%。可见,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表现形式的主要方面。对此,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从政策上体现了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随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1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并指出“中小学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同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更明确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1999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委托有关省市和大学进行研究与实验,2000年在上海、2001年在贵阳分别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课题研讨会,目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初稿已经形成。所有这些,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目前,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由教育行政领导组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由大学、教科研心理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科研的规划、指导、协调、检查及培训工作。北京市教委2001年6月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就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与内容、对象与途径、队伍与管理、考核与评估等作了明确规定。辽宁省2001年7月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01年秋季开始,城市中小学要全面开展此项工作,2003年秋季,农村中小学要全面展开此项工作。

  学校、教师认识到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五个一工程”(一份小报、一个信箱、一个环境、一个电话和一个诊室),更多的学校是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举办专题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热线、设立心理信箱。一些学校还为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了专兼职教师,鼓励教师接受培训,积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并以此来推进工作。我们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理论研究得到高度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学一度被视为伪科学,直到80年代才出现转机。1983年,林崇德教授在《中学生心理学》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问题;同年,燕国材教授提出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问题,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早期实践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9年燕国材教授提出了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品质的问题。1991年,班华教授在《教育研究》发表《心育刍议》一文,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与心育有关的问题。同时,各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1993年6月,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中小学心理教育实践课题组”对东北18所中学、54所小学万余名学生进行检测,报告中学生异常表现者高达35%;此后北京等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调查,揭示了我国中小学生中各类情绪、行为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使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逐渐普及深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形成共识,大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题研究得到了重视,原国家教委在“八五”、“九五”期间规划了多个重点课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80、90年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是问题的揭示、重要性的强调,并逐步过度到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问题和指导基层实践的内容、途径、方法、教育模式等研究领域。以1999年、200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标志,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200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刊,专门发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内地已经出版了一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读本或教材约300余种,刊登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者进一步探讨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等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从模糊的总体表述逐步向深化研究发展,大量的实证性、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发表。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版物,如专著、教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家长用书)和科普读物层出不穷,其中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当属一些重大研究课题组编写的理论专著、教材及参考书。例如,立新主编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增强主编的《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丛书》(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这些专著和教材,发行量大,影响范围广,对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大大滞后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主要表现在虽然基层的实践热情很高,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理论关注不够,指导不力,或只是热衷于师资培训等效益明显的方面,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理、一般理论的阐述和介绍较多,结合实践的应用理论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方法的研究较少。属于批判性的文章较多,而有效的建设性建议比较少。总体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准不高,低水平的简单重复现象严重,还缺乏系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大部分省、市、地区更加积极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种宣传活动不断开展,各级培训日益增多。中科院、社会心理学会、北大、北师大等各高校乃至各地教育科研和行政部门纷纷举办各种培训班。各种专业机构不断涌现,教育部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北师大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各地也相继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2002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东北地区课题组在东北地区三省十一市进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的大规模调查,参加调查的1280所学校(其中城市532所,县镇346所,农村402所),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里,城市为67.7%,农村为32.3%,高中为33.2%,初中为42.5%,小学为24.3%,其中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占51.1%。就学校而言,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怎样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虽然学校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也显示了很大的不平衡性,暴露了不少问题。反映了一些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而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则比较落后。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选题意义:本课题产生于当前转型时期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对国内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对策,不断提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水平,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研究价值:本课题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致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以信息时代教育环境为突破口,以信息时代教育环境作为研究的基础,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丰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研究与策略    下一篇:浅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