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浅谈中学生英语语言习得习惯的培养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

  在英语学习日渐普及的今天,中学生的英语二语习得情况成为我们整个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借助Stephen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阐述了如何积极利用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喜人的成绩。

  关键词:英语习得,兴趣,习惯培养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借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北京的举办,整个国家和社会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中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有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和学习英语,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非常困难,不会读,读不懂,更不会说和写。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懂,大多数的回答都是“不认识单词”,即便如此,学生还是没有将足够的重视和时间给予英语时间,基本上属于out of sight, out of mind。当然,我们不可能将每个学习英语的人放到英美国家这样的真实环境中,但是我们可以增加接触频率来提高语感和认同感。限于社会各种网络针对中学生的可利用性、以及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中学生的英语习得(acquisition)首先主要还是围绕学得(learning)进行,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了解之后,随着个人英语能力的提高,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下,循着英语思维的脉络完成从学得到习得的转化,也就是从正规教学和有意识学习过程到潜意识自然互动交流的转变过程。据笔者亲身的教学经验,学生不仅仅应该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教师的讲解,而且需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温故知新,打好坚实的语音基础,养成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一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在国际化和与国际接轨等词汇的影响日渐深远的大环境下,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各社会媒体使用英语语言的频率也逐渐提高,于是英语语言教育也开始从娃娃抓起,这是时代的需要和要求,英语也成为学生未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流工具。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学习英语时,总是带着好奇的眼神和积极的心态对待熟悉而又陌生的26个字母,其中一些字母的发音与汉语拼音的发音位置颇为相似,但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刚入门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迷惑。再者,有些学生无意识地带入本地方言的一些发音,另外,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将汉字标在英语字母发音上,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错就错,一错到底,闹出不小的笑话。根据美国南加州大学语言学家Stephen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r SLA)中第五个假说,即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他认为,许多情感变量因素(Affective Variables)在二语习得中具有一种促进但并不随意的作用,其中包括动力(Motivation)、自信(Self-confidence)和忧虑(Anxiety),具有高动力、自信、良好自我形象和低忧虑的学习者易于在二语习得中取得成功,反之亦然。

  教师(特别是英语启蒙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源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掌握水平(competence)以及喜好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目的语的感情和认知。

  教材如同一条线索,引导着教师和学生顺着这条藤蔓循序渐进、渐入佳境。实验教材、试行教材等中的内容都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试图找出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为合理的一种教授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每种教材都会使不少学生轻松地逐步学习和掌握英语,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有些生涩、学习起来总有一些困难.

  当然,如1994年Rod Ellis在其撰写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所阐述的那样,第二语言习得不仅可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来解释,还受到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学生所具有的较强接受能力和记忆力,通常情况下,在同等的外界条件下,影响学习者掌握英语程度高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兴趣,另一个就是良好的习得习惯。

  二 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般来说,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抱有一种好奇心,如果此时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学生对作为第二种语言的好奇心,根据中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尽量使用形象的语言、板书、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少地对句子结构进行逻辑解析,采用这些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方式生动地每节课的要点演示出来,一方面激起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对课程的枯燥乏味感。例如,曾经英语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讲的是有一名化学老师拿了两个杯子放到讲桌上,但并没有讲明一个杯子中是醋,另一个杯子中是蓖麻油,老师只是将一根手指伸进杯中,然后放在嘴里,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当同学们一个一个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时,每个人却是愁眉苦脸,纷纷问为什么,这位老师最终揭示了谜底,原来,他伸进杯子的是一根手指,而放进嘴里的却是另一根手指。通过此类方式,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期待。在教材对话、课文等内容必要的地方有必要给学生深入讲解一些有关的人文地理文化常识,拓宽了课本知识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在涉及到海洋、山脉、民族文化等的课文时,可以借助于地图、地球仪、甚至是googleearth向学生们展示出人物事件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实,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课堂上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改变只有老师自言自语一样的个人表演旧格局,而继之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互动和参与空间,结对或成组彼此提出相关的一些仍有疑问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堂上剩余时间以及课外时间主动商量并找出可能的答案。

  三 英语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既然英语成为社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一种需要,我们就要将压力内化为动力,将被动所需转化为主动学习,才不至于使自己投入和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变成长期的思想负担,才不至于使自己敷衍了事、虚度光阴。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而在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锻炼听说读写基本功,培养和建立英语思维。说得标准和听得懂相辅相成,学生在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在当天的自习时间立即预习所学内容之外,还可以在课外时间建立英语环境,例如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磁带和光盘影像资料,重复多遍听课文等,另外,学生可以利用中央少儿频道中针对英语初学者所设立的节目,边听边学。只是,我们在听英语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一心两用、在听的同时还要默默地翻译成中文或是必定要听清楚每一个单词,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很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感,形成思维中断,自动过滤外界给予的其他信号,而来不及听接下来所说的内容。如StephenKrashen在其情感过滤假说中所讲:Low motivation, low self-esteem, and debilitating anxiety can combine to 'raise' the affective filter and form a 'mental block' that prevents comprehensible input from being used for acquisition.In other words, when the filter is 'up' it impedes language acquisition.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当一个人拘泥于字母一样拼写着E-N-G-L-I-S-H时,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流利地用英语交谈,也永远无法自然地听懂他人用英语所表达的意思。然而,磕磕绊绊蹩脚的英语在不间断的语句中却会变成流畅的句群。如同一条小溪中的水在碰到途中的石头会出现旋涡,而对于由众多小溪的水汇成的江河,即使河底有巨大的礁石,水流依然顺畅。同学们在最初接触到较长的句子如“The small village isunbelievablylocated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 far away from the civilized society, where the people still keep on the self-sufficient living system, and each family sets up their shelter with easilyaccessibletree branches, dry grass and plantfibres.”时,如果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到视觉效果上,则马上会被一个接一个的单词吓倒,但是通读一遍并不会花费1分钟的时间,而且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几顶茅草房点缀在层峦叠嶂的幽静山区的画面,整个句子立即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身体和精力经过一夜睡眠的调整之后,重新恢复并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新一天的任务,大部分的学校在这个时间段里都会安排早读,学生借此可以大声朗读前天刚学过的课文,锻炼脸部肌肉使其适应与母语不同的发音位置和方式,而且也可以通过自己和其他学生朗读时声音对大脑的刺激,加强语音、语句、句群和文章内容的记忆。而且也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前提下大声朗读,在高声朗读中才会发现什么地方发音不够准确,并且模仿磁带光盘资料、以及其他影像材料中人说话的声调速度进行重复练习。

  学生要勇于大声地读和大声地说,读错和说错了都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失败是成功之母,人无全人,金无足赤,不仅如此,在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远比成功学来的知识深刻难忘。在学完一篇对话和课文后,如同自言自语一样,尝试着将其重新整合,复述其中内容,这就是一个可理解的输入-输出的实现过程。如StephenKrashen所说,"The best methods are therefore those that supply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low anxiety situations, containing messages that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hear. These methods do not force early produc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but allow students to produce when they are 'ready', recognizing that improvement comes from supplying communicative and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not from forcing and correcting production."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我曾经遇到一名学生,在上六年级时各科成绩相当优秀,但是在七年级时部分带课老师作了一定调整,可能他不太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式,上课时听不懂就趴在课桌上睡觉,寄希望于课后自学,结果成绩一落千丈。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结论

  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对学习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No pains, No gains”。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当英语学习变成一种潜意识行为之后,主动探求未知事物的内动力驱使着自己不断地向更深更远的空间拓展。在未来的道路上,以新科技和新通讯方式作为载体的知识信息在飞速地更新换代,将我们带入一个天涯咫尺的地球村,只要我们还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只要我们还存在期待,我们就会积极乐观地面对扑面而来的林林总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多媒体为中学英语教学添彩    下一篇: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践与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