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们在教学中应用,它区别于传统教学,它的教学模式再不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而是更具开放性,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形成更加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合作交流技能进行了良好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的这些特点表明信息技术学科更加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在我尝试着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如下:

  现象一: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没有精心设计合作任务,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时机都很随意,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问题剖析:没有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尤其对合作学习的几个要素理解不够深入,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导致合作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因此,不仅合作学习没有效果,反而会影响课堂效果。

  现象二:合作小组的组成不够科学,只采用就近分组原则,组内学生的分工没有规划,导致组内成员参与度不够均衡。

  问题剖析:没有事先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差异等科学地进行学生的分组,分组过于随意;另外,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没有详细的分工,无法将责任分散到每个同学,导致有的同学十分积极,而有的同学(如:基础差或是对课堂内容有困难)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

  现象三: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合作,偏重以“合作”的形式解决难题,淡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问题剖析:在解决问题时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着眼于小组对问题的解决结果或是任务的达成效果,而对小组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不够。这其中的误区在于只是认为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偏重“合作”,而淡化了“学习”。

  现象四: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或是活动后,没有积极地加入到学生合作小组中去,指导和帮助不够及时,也是使合作学习变得低效的原因之一。

  问题剖析: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意识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应该以平等的身份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现象五:学习评价很单一,只是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作品,然后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和教师评价。

  问题剖析:只是对小组合作的任务进行了评价,忽略了小组内个体的发展,小组任务很有可能是某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的成果,所以它不代表全体,不能反映出组内成员的学习状况和活动状况。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经过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尝试着提出以下的解决策略:

  1.合理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既不能过难过大,也不能过易过小。过难过大的任务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觉得力不从心,无论怎样的努力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会让学生逐渐失去信心,时间久了,会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失去兴趣,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过易过小的任务又会让学生觉得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缺乏探索的趣味儿,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所以,教师能否恰当把握学习任务的难易大小的程度是能否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点。另外,教师布置任务后,还应该根据任务的大小来调节小组人数。像“共同完成‘爱我家乡’的电子板报的制作”这样较大的任务,它包含了“搜索信息”、“下载信息”、“处理信息”、“制定版式”等多重任务,这样的任务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本人认为小组人数应该至少不少于4人。

  2.合理分组

  是否合理分组,是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它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否带动学困生进步,帮助学优生发展,能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名学生都有收获,能够共同进步,但是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如何能够促进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目标,国内外近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形式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组内异质,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爱好、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少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所以,教师应该尽量了解学生多方面的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来进行分组,分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本人觉得4-6人为宜。

  3.小组内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性任务时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教师不应直接放手,让学生随意合作,应该督促学生小组内明确分工,引导学生按照组员的各自特长或自我意愿进行详细分工,从而提高效率。比如在《制作板报》中,有美术功底的同学可以负责做版面设计,文笔好的同学可以负责内容策划,操作速度快的同学可以负责搜索资料。小组合作目的是让大家共同进步,不应忽视任何一个成员,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职责,才能更认真对待合作,才能互补互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挑选基础知识较好,且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组长的职责就是组织、协调、辅助、评价、反馈。组织全组开展课内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小组成员不同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关系,处理好纠纷和矛盾,力求求大同,存小异,调动小组积极性。辅助老师,帮助小组后进成员进步;能对本小组及小组成员做出中肯的评价;能及时准确地向老师反映小组学习情况。

  4.评价形式多样化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组内自评互评、组间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更加准确、客观,它能让每名学生都看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小组内当“看客”的现象。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评,能够正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使得评价标准能够内化,增强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组内互评:通过小组内伙伴间的互相评价,更客观准确地指出彼此的优点与不足,在自评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自己,促进自我的反思和进步。

  组间互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组内成员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既促进了小组间的互帮互助,又培养了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教师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

  以上的所有评价都可以通过填写教师自制的评价量表进行,这样,教师可以自行在评价量表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之上,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和探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