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的得到了应用。此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理论到课程标准,从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从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都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但深入课堂听课,走入讲台上课,发现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其引领作用、促进作用发挥的不好;教法上重形式,轻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差;教学目标出现偏离,只注重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忽略了学科特点的实际意义;缺少评价激励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兴趣,赏识教育,学生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的数学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的得到了应用。此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理论到课程标准,从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从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都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但深入课堂听课,走入讲台上课,发现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其引领作用、促进作用发挥的不好;教法上重形式,轻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差;教学目标出现偏离,只注重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忽略了学科特点的实际意义;缺少评价激励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的施舍者,没有人能教会学生,数学素质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获得的。”这一点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对于这一系列问题,下面着重对如何更好地提高45分钟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谈一谈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适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直观教具演示,设置悬念等。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中抽样调查这节课时,采用讲小故事的方法,有这样一组对话:

  妈妈:“孩子,帮妈妈买鸡蛋去。”

  妈妈:……

  孩子高兴地买鸡蛋回来。

  孩子:“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

  妈妈:“啊?!”

  通过这样一个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区别于全面调查的另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2、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课内练习精而有梯度,有层次,使不同学生都能尝试,都有收获。同时方法“活”,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如:小组竞赛,交流讨论,互作评价等。例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时,规定某一行和某一列学生为x轴和y轴,然后点学生说坐标,说坐标让学生起立的小游戏,进而让学生深刻明白如何用坐标在图中标出位置,如何由点的位置读坐标,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兴趣,然后交流讨论,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新的发现。

  4、课堂小结,以“味”促探,让学生有“回味无穷”之感。教师可继续设置问题,设置悬念,对下一节课程的学习造成铺垫,使学生有兴趣去探求新的知识,养成复习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赏识教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赞赏属于精神食粮,属于满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那么就让我们都换一种教育方法吧!我们把批评缺点,改为寻找优点,以发现闪光点为突破口,来打造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石。俗话说,千人干面。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对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而在他们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美。虽然每一个后进生其成长的经历和环境不同,但他们每人身上都有其闪光的一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当学生犯错误时,为了使学生早日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急于求成,提出的要求往往一步到位。甚至近乎苛刻,这种教师以为只要出于好心好意,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学生总是应该接受而且必须接受。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人为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甚至引发学生的反抗与叛逆,严重的还会发生正面冲突,导致不良后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可以是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也可以是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使学生常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愉悦,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树立信心,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体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主动地建构对客体(学习材料)认识的过程。

  另外,教师在授课时善问,巧问,紧紧抓住学生求知心理,精心设计提问方法,启疑开窦,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问可采用以下形式:(1)曲问,即变换提问角度,让思维拐个弯,问在此意在彼,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思索才能回答。(2)悬问,即通过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出悬念,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3)逆问,即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了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4)梯问,即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

  (四)适时点拨,指导学法,让学生“想”起来,达到“会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在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适时帮助是必要的,以为学生自主探索就不需要教师的引导,或是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而放弃帮助是不合适的。通常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正确地思维,但有时由于问题的难度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或迷失了思维方向,这时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鼓励,并进行合理的思维引导,引导学生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有几种做法,不能做下去的原因是什么,回过头来看看条件的利用等,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障碍,使他们有信心朝着目标继续探索。另外,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思维受阻进行启发时,应把握好“度”,启发过之,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启发不及,则又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教学中,抓住机会适时渗透教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是思维方法的发生过程,思考过程,因此,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分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只有注意思想方法的分析,教师才能把课讲活、讲懂、讲深。“讲活”就是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来龙去脉、形成过程,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讲懂”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讲深”就是指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也能感受、领会、形成、运用内在的思想方法。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数学方法,可合理渗透于教学过程,或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应用    下一篇:几何画板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