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教导处范文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所属栏目: 教导处范文  更新时间:2021-05-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背景及意义

  2001 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在此背景下,中学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宜沟一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办学目标,以“课程应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以“读书立德,文化立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为办学思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特制订宜沟一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 “以德育人,文化立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的办学思想,牢牢把握“讲究道德情操,追求文化品位,崇尚科学精神,涵养民主风气”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贯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学生学习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1、《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2001 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中学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2、《普通中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原则。普通中学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基础教育课程的本质。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从本质上说,它应该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这充分表明,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而且还是一种意识。这要求我们需要从课程的本质上来开发、研究与实施校本课程。

  4、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目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扎实,但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生规划意识等方面比较薄弱。现行的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虽然经过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难、繁、偏、旧”的情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极其有益,但是学生的参加机会很少,学校实际开设内容少,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中学生普遍喜欢亲身实践、讨论交流、试验探究等教学方式,但在现行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需要研究型、学者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需要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育教学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操作平台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6、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总目标: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学生的生活,涵养学生的性情,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1、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以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特点鲜明的宜沟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3、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打造一支勤于钻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精于反思、勇于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并且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学者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校本课程的结构

  依据课改精神,我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两大领域,即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的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

  六、校本课程实施安排:

  1、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规划、组织、教学等准备工作:

  (1)学校建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制订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制度。

  (2)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3)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4)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5)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2、实施阶段

  (1)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2)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3)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4)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5)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6)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7)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8)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七、校本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一)校本课程评价原则

  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我校遵循“四重”、“四性”原则。“四重”即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四性”是指过程性、激励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价程序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体会。

  评价方式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

  学生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也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有三“注重”。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2)注重多元化评价

  多元评价就是要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切实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尊重学生的特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成果,采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注重反思性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分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对问题讨论,在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学习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三)教师评价

  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是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为了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5)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反映。

  (6)学生家长的反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下一篇: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