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教导处范文

小学课程计划

所属栏目: 教导处范文  更新时间:2021-06-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我校现有学生1803人,教学班32个,在岗教师70人。学校建有标准的400米跑道,设有410平方米的省级一类图书馆,专用教室齐全,实验室、音乐教室各2个,美术教室、微机室、少先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网络中心各一个、126平方米的仪器准备室和舞蹈室各一个、700平方米多功能厅一个;教学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教师人手一机,所有班级实现班班通,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育健康阳光的学生,打造和谐向上的教师队伍,创办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学校”为办学目标,秉承“从一做起,幸福一生”的校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安全校园、文明校园、快乐校园。

存在问题:师资严重不足;班容量大,平均班容量56人;音乐、体育、美术等师资不配套,缺乏专职教师;个别教师年龄偏大或身体不好课时不足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3—12岁是培养儿童习惯的关键时期。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生是一张白纸,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养成的良好习惯则会使学生受益无穷。

二、课程目标

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我校的培养目标,在基于现有师资和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学校课程的总目标为“从一做起,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镇小学生”。具体目标如下:

从一做起,脚踏实地,打下坚实基础。教育学生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道题、听好每一堂课、说好每一句话、打好每一个基础、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通过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小事、每天为集体做一件好事、每天改正一个缺点,每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读一本好书、每天写一篇日记等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因为我们的精心培育变得更加精彩。

从一做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小学生是一张白纸,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养成的良好习惯则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为一生储存资本,使之不断地增值。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坚持

三、课程体系

1、关于国家课程的实施。

学校课程建设践行国家课程改革理念,严格执行《河北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的规定,开齐开足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每周安排一节用于阅览课,由语文教师和阅览教师共同完成。

2、关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二年级地方课时2节,三至六年级地方课时3节;我校设置为一至六年级分别利用一节开设一节安全法制健康课,单周讲授安全法制内容,双周讲授健康内容;另一节一至六年级用于开设学校“一”文化校本课程,一年级开学初,2至3周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专题培养;三至六年级第三节开设“跆拳道”校本课程。

(1)“一”文化校本课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点一滴做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小能成大,小能成强。
    “从一做起”是起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一做起”是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从一做起”是态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从一做起”要求志存高远,坚如磐石,始终如一;做任何事情,一往无前,全力以赴;在任何场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一”是立足现实的起点,也是连接未来的希望。“从一做起”,是态度,是作风,是起点;“幸福一生”,是精神,是信念,是我们追求的最高育人目标。认认真真地把“一”的工作做好,就能把“一流”握于指掌之间。

我校的“一”文化手册由“学校篇”、“教师篇”和“学生篇”三部分组成,赋予了“一”更多的内涵,它强调了从一开始,注重基础,渗透到校园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学校篇”通过提出每周一次规范的升旗仪式、每月一次安全应急演练、每学期一个德育课题、每学年一次“素质小明星”评比等一系列活动体现我校精细的管理、扎实稳重的工作作风;“教师篇”通过提出坚持好放学前一分钟教育、上好每一节课、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学期研究一个课题等一系列要求,使每一位教师都不断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教会孩子做人,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和影响学生,争做“四有”教师。“学生篇”为我校的“一”文化校本课程,每个年级一册,共计6册,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基础性、基础性和实效性,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年养成不同的好习惯,如一年级需要养成的习惯有听懂每一次铃声、整理好每节课的学习用品、捡起每一片垃圾、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每天锻炼一小时等,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习惯开始,涵盖了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处入手,可操作性强,体现了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教育风范,我们坚信只要每天从一做起,就能离幸福更近一些,从而感受幸福、分享幸福、珍惜幸福、创造幸福……

(2)“跆拳道”校本课程

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各班开设 “跆拳道”校本课程,跆拳道是以“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为指导,强调“以礼始,以礼终”,重视实战的一项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耐劳的精神,磨炼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经常参加跆拳道锻炼,对增强体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放松紧绷的精神,培养孩子超强的意志品质力,百折不屈的精神,明理诚信的高素质,练就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对提高免疫力、抵御病毒的侵袭、提高学习效益很有帮助。体质锻炼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学习跆拳道,使孩子克服自身弱点,把孩子培养成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意志品质高尚的栋梁之才。学校通过增设此课程,使每个学生都会学到跆拳道礼仪和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弘扬民族气节,强身健体,提高礼仪修养。

3、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

三至六年级共计3节综合实践课程,其中1节信息技术课,另外两节为学校选修类社团课程。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是一种自主性的课程,它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同时,与学校其他课程相比,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实践形式为主,因此,自主性和实践性是社团活动课程的最基本特点。我校根据本校特色,结合学生兴趣、师资以及场地等条件,拟定了30个社团课程,每周五下午以“走班”形式开展社团活动,要求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名称,每个社团在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指导老师负责指导社团的一切活动,包括社团的组织、计划、执行、评价、总结等工作,各社团要积极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如活动计划、工作总结、成员名单、比赛评价方法等。

四、课程安排

基于学校文化---“一”文化背景下的课程体系,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组成。国家课程,代表国家的意志,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保证。国家课程的内容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指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地方课程是,主要内容是安全健康法制教育、“一”文化课程和跆拳道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代表学校对教育的基本理解,是学校未来发展与追求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课和选修类课程,体现了课程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

杨店子镇小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表:

年级

科目 周课时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国家

课程

语文

8

8

7

7

6

6

数学

4

4

4

4

4

4

英语

 

 

2

2

2

2

科学

 

 

2

2

3

3

品生(社)

3

3

2

2

3

3

音乐

2

2

2

2

1.5

1.5

美术

2

2

2

2

1.5

1.5

体育

5

5

3

3

3

3

周课时数

24

24

24

24

24

24

地方与学校

安全法制健康

1

1

1

1

1

1

“一”文化课程

1

1

1

1

1

1

跆拳道

 

 

1

1

1

1

综合实践

信息技术

 

 

1

1

1

1

社团课程

(实践性)

 

 

2

2

2

2

 

周课时总量

26

26

30

30

30

30

五、课程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各“实施小组”,由年级组长及相关学科教师组成。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实施小组”学习、研究、协调校内外、跨学科的整合,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2、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的多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指导日常教学活动,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关注每一个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新理念。

六、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规章制度

1、建立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机构。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开发第一责任人,从宏观上提出课程设置、开发与实施的总体要求;教导处负责微观上具体的计划制定,将要求落到实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负责深入具体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家长委员会成员、家长代表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保学校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设立“学校课程评估小组”

主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各界人士代表共同组成。主要负责学校课程开发评估,并负责对学校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管理措施

1、制度保障

(1)奖励制度。根据教师课程开发的态度、能力以及实施效果对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2)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分学科的教研活动,研讨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质量监测制度。教导处根据教学流程管理的要求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2、队伍保障

(1)聘请专家和学者来校作各类学术讲座,树立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挖掘教师的课程开发潜能。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转变教师价值取向及教学理念,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定期举行“教学沙龙”和“微讲座”等活动,开展各种教育学术研讨,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促进提高。

(4)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研究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3、经费保障

(1)实行经费倾斜政策。筹措资金优先用于课程开发,设备添置,印刷、或出版已开发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学最新资料。

(2)铺设平台。每学期学校选购教育书籍供教师学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学校推普周活动总结    下一篇: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目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