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科学培养小学生数学习惯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数学学科所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特征与小学生心理特征中的对事物认识的直观性、注意力集中的暂时性、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理解能力不强相矛盾。虽然如此,但他们可塑性、模仿性、求知欲强,乐于动手,因此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也是养成良好数学习惯的关键时期。“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科学的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重视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序贯的养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改进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目前还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资料来深入研究数学学习习惯,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几乎没有关于数学学习习惯的理论定义。在小学一线的老师发表论文和反思中,也只是提及了数学学习习惯一词,没有具体展开和定义。因此一线的教师对数学解题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往往比较感性,这影响了教师、家长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那么,科学的数学学习习惯都包括那些方面呢?与语文相比数学学习习惯除了预习、复习、练习这些必要的共同习惯外,还要有注重实践习的惯,科学的解题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中,虽然较少直接提及数学习惯,但对此却十分重视。习惯始终贯穿于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各个方面。好的数学习惯的养成应是促进成绩进步的一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标准实现的目标的标志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注重实践的习惯呢?

  首先,数学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是其学科特点自身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注意模型的应用及实践操作。

  例如讲述长方形的周长及认识要注意应用模型。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形模型。让每个学生动手去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来认识和计算。讲重量的认识:要让学生进入超市去亲自动手来感受各种单位的重量,感受克,千克的区别;讲长度单位的认识,让学生动手测量厘米、毫米、分米、米来认识,讲千米,就让学生亲自迈步去量一量,结果学生理解的非常清楚。这些实践活动迎合了儿童喜欢动手的特点,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感性知识增加不仅会积累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感性认识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会加深对数学知识了深刻理解。所以小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动手习惯。

  2、数学解题习惯的培养又如何进行呢?

  数学解题习惯通常包括审题、分析、解题、检验四个过程。要注重每个过程的培养。

  1、审题一般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它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错误,很多情况下都是产生在审题这一个初始环节中。小学生审题习惯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解答的结果。小学生解题时,经常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审题做题。而常对所求问题浮光掠影似的一扫而过,而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只是盲目地将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拼凑起来。这是由于小学生注意的广度不强,抽象逻辑思维还在逐步发展,很大一部分还是具体形象思维,认知过程中存在缺陷,所以在审题时常常观察不仔细,感知笼统,容易忽略细节,而且不善于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因而发生感知失真现象。如将题目中相似字词混淆,漏看了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者见“多”、“一共”就加,见“少”、“还剩”就减的错误等,从而导致审题错误。

  小学生读数学题时大多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只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注意整个句子,五年级甚至初中的学生才能注意到句子与句子的关系。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大难点,应用性很强。它不仅在文字上对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干扰,而且题目本身所含的信息量对学生读懂题目又是一个考验。因此,如果不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加之本身注意品质与思维发展的局限性,就会使解题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审题一旦出错必然会导致整个算式列错,即使计算过程全对,整个题目还是会被判为全错。

  所以,低段小学生更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审比较难的题目时,能每次做到划出题目的已知条件,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注意题目的关键,方便他们理解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防止他们看走眼看花眼。如果不注意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解题的正确率会大大下降。

  要快速的、准确的理解题意,要求学生做到以下是三点:有序探索,理清思路,弄清问题。

  1、 审题时我们要弄清楚:条件是什么?待求结论是什么?问题中有哪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意义是什么?审题时你必须把问题的内容按照你的需要进行处理与安排,也就是明确哪些是你应该记住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例如有一次试题中的一题,一条裤子78元,一件上衣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多少钱?有不少的学生没弄清楚要求的是什么?只是算出了上衣的价格。 “欲速则不达”,这是学生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所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看清题目再解答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予关注。

  2、注 2、 注重解题习惯的培养。

  解题习惯要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1)充分利用练习本。要让学生养成使用练习本、草稿纸的习惯。答题的正确率主要是看计算的正确率。草稿是计算的必需步骤。在平时的作业中发现小学生计算前很多人偶尔打草稿,少部分人从来不打草稿。我教过的一个叫李飞的学生。他很聪明,一二年级时,口算能力很强,很自信,以至于养成了口算的习惯。后来学到两位数乘两位数还以口算为主,结果经常出错,成绩上不去。所以要经常引导强调要求学生注重练习本和草稿纸的使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2)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习惯。小学生由于注意力发展的水平的原因以及审美水平较低,书写常会出现笔误或不规范的书写方法。例如:有个别写字潦草的学生会将明明是“0”却写成了“6”,“7”误认作“1”等错误现象屡见不鲜。列笔算算式,书写不规范,字体不一,大一个小一个,常出现不是偏位,就是错位的现象。

  结果可想而知那。

  还有的学生在打草稿时,有的甚至在草稿缝中打草稿,字迹模糊。更有一些学生打草稿,拿出一张纸,不加思索地任意乱画起来。结果,一张稿纸画不了两题就所剩无几。有时算到中途,稿纸不够,就另换稿纸,造成稿纸和时间的浪费,甚至在换纸过程中丢失数字,符号引起计算错误。

  有人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计算法则基本上能掌握,但由于数学书写不规范、看错抄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等原因造成的错误高达61% ,足见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习惯对解题正确率的重要性。

  3.养成反思检验的习惯。

  检查解题的最后一个环节,反思检验的内容包括:(1)是否深入理解题意,分析过程是否准确。(2)解题的过程是否完整。(3)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通过检查解题的过程和结果,有时可以发现自己解题的错误之处,也可以总结出解题的经验和收获。

  些做完题后不少能够自己检查的学生,检查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检查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好的习惯,常常不能检查出错误。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检查方法。检查不是按部就班的看,检查的方法要多样化。可以将答案带入验证,可以逆向思考,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考虑,也可以检查解题的步走,看看有没有遗漏或是错误的地方。

  比如,做除法是,我们可以逆向思考,用乘法来验算。比如“填入合适的重量单位时,一头大象的重量是5(千克)”。这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照身边的实例,两袋盐是1千克,10袋盐是5千克,大象不可能只有5千克。于是就会发现一头大象的重量是5千克是不符合实际的。

  小学生学习动机还不是很明确,经常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检查时随便瞟一眼就算了,很少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审题思路会不会错,这也说明了小学生思想上的懒惰,反思习惯不好。所以小学生的检查和反思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但是,小学生学习动机还不是很明确,经常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检查时随便瞟一眼就算了,很少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审题思路会不会错,这也说明了小学生思想上的懒惰,反思习惯不好。所以目前小学生的检查和反思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培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与逻辑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