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导入技能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后续的教学活动更是起到一个重要的奠基作用。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中导入技能的类型、作用和各方法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梳理,为作者今后语文技巧模块化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堂 导入类型

  “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文特级教师于涟”。

  导入是教学系统、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中学教育者的我们应着力注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日臻完善教学技能。导入技巧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开始演变成一个基础性和综合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功能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技能的也会明显带上语文学科特色的痕迹。

  课堂导入要坚持的原则坚持启发性、目的性、关联性和简短性。这四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会适合于各科的课前导入,同样语文教学中导入也应该遵循这样基本的原则,而且原则的内涵会更加丰富,如语文教学的导入一般附带着大量的历史人文知识,这样就增加了知识性的原则,语文的导入在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比其他学科有更高的要求,这样就增加了语言艺术方面的要求。语文教学中的导入可以作出以下分类:

  一 开门见山法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

  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示例《敬业和乐业》

  “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人类合理的生活呢?(稍停,引起学生思考。)早在1922年,一代宗师梁启超就这个问题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敬业和乐业》。(板书课题、作者)”

  教例是教师直接将本堂所讲的课文《敬业和乐业》的主题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给同学们,使同学们在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合理的生活时初步意识到,只有敬业和乐业才是人类最合理的生活。

  二 情境导入法 指的是教师利用教室布置带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在上课时用幻灯、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带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感情,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包括演讲、小品、歌曲、幻灯、音像等),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

  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创设情境要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要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之产生深入体验教材内涵的动力,不能为“景”而“布景”,这样,老师指导课的目的就达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为这种导课提供了诸多条件。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

  一上课,老师把事先通过朗诵并配音乐录制好的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放给学生听:“妈妈 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 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

  美妙的歌声,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极大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老师由此启发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和丰富的哲理,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回忆我的母亲》。

  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2.温故知新法

  指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设攀登新知识高峰的梯子,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的导入方式。

  例如《春》一课的导语:

  “同学们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会了你们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同学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出得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去领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的春天吧!”

  这个导语的设计,通过复习旧知识,拓宽旧知识,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在具体导课时教师要善于联系和利用旧知识,把新旧知识加以比较,找出异同,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引出新知。要注意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把温故课上成一种纯粹的复习课。

  三.背景介绍法

  有些课文,对于中心的把握,不能仅限于文章本身,必须要借助于相关的背景资料,因此有必要事先让学生了解。例如教学《捕蛇者说》时,可以这样导入: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做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更掌握了他写作此文的背景,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不过,这样的介绍一定要重点突出,切不可漫无边际。

  四.设问探究法

  是指通过巧妙的设问探究,把学生的思路很快引到课文的主旨上来。

  例如教学《岳阳楼记》,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样以对比的方式,单刀直入,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主题的探究上来。

  五.影视烘托法是指在课堂开始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烘托气氛,增强直观感受。

  如教学《鼎湖山听泉》

  先播放一段祖国风光片剪辑,然后顺势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万千景象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去一下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的鼎湖山,听一听泉水的声音,领会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对鼎湖山的向往之情,从而将思绪集中学习上来。

  又如在教学《飞红滴翠记黄山》

  先播放黄山的风光片剪辑,然后导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黄山时曾赞叹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闻名天下。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中央电视台摄像机的镜头,去领略黄山雄、奇、险、秀的自然风光吧!这样学生就对黄山有了初步的感受,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此种方法,要注意所选影视片段必须与课文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很容易将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向岐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六.诗情画意法

  有位老师在教学现代诗《再别康桥》时,首先吟诵了这样一首诗:

  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遐迩闻名;

  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名远播;

  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诗坛奇葩。

  他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浪漫诗人,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星。

  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

  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

  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

  毕生行径都是诗。

  他轻轻地来,

  又悄悄地走,

  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

  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

  这首诗既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又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为后面的诗歌教学创设了教学情境。这样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令人耳目一新。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堂导入的优劣足见其备课的充分与否,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教师除讲究导入方法的设计外,还要重视导语的艺术性,课文导入的方法很多,一篇文章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导入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因人、因文、因地而异。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教师的导入语言应该词汇丰富,出口成章,在重视导入方法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即讲究导入的艺术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下一篇: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浅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