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初中文言文学法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现行语文课本中,比较重视中国文化精华的学习,文言文内容占了不少的比例。如何学好文言文呢?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文由于时代久远,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义)、句式、修辞、官名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文言文教学中,惯用模式是:教师讲,学生记。把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课堂模式固定、僵化,逐渐消磨了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古文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惯用“字字落实”的教法,翻译和语法的讲解成了文言文教学的两大支柱,忽视对文章的感悟品味运用,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内涵丰富、有着动人的诗情画意的文言文支离破碎了,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文言文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在教文言文时,应该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文言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此,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中应着重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一。激发兴趣

  因为文言文和现代语言的差别,比较难以读懂,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惧心理,所以,激发学习兴趣很重要。例如导入新课时,在开课伊始,渗透学习内容,吸引学生,令其欲罢不能。例如学习《论语》时,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论语》流传至今的故事很多。我选择了“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故事,先简介了一下赵普其人,然后话锋一转:“人们对赵普的才能十分钦佩,对他何以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事情十分好奇。赵普去世后,人们在他的书房中发现了半部被翻阅了无数次的书,原来就是这半部书在辅佐赵普。什么书半部就有这么大的魅力?这本书里究竟有什么秘技?”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被调动起来了,为下—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再如:除了设计好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之外,也可以穿插相关故事解除疑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给学生讲这句话的来历。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说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学生在故事中理解更深了,学习也兴趣浓厚。

  二.重视朗读

  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每篇课文连续诵读几遍,才能对文章的内容熟悉,从而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基础。

  朗读读的方式,可以范读,让学生自读,抽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准字音,是最基本的要求,特别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异读与破读。其次,要求读准节奏。做到停顿正确,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 “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的断句,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品味文言文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下一步的背诵奠定了基石。

  3.勇于探索

  教师应该由“教书匠”变成“研究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尽量少用传授式教学法,实施“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法。

  大多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仍采用通篇逐句串讲法,这种教学法早已陈旧过时,它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学习者想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很难抓住重点。为适应《中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应该实施重点提示法,让学习者借助文下注释自觉主动学习,充分让学生说,单个说、小组内说,互相探讨,交换体会,教者只需对重点语句进行提示或辅导。如何引导重点呢?重点要根据文体来确定;根据句式来确定;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确定……例如教学初中阶段的《陈涉世家》时,只需抓住大泽乡起义这个中心事件、以陈涉这个主要人物来理顺文章结构就可以了,要求学生按“起义前的志向、准备;起义中的策略;起义后的效果”复述,找出相关语句,大胆让学习者根据注释翻译句段,何需逐句逐字讲解。然后,把通假、词类活用、句式倒装作归类性练习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了。

  四.注重积累

  对文言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在老师指点翻译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合作学习,大胆质疑、广泛探讨、查阅资料、还要重视归类总结。

  归类总结就是作读书笔记,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教给作文言文知识笔记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编撰《文言词句手册》。用以总结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的意思,归类总结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和常见的文言句式。日积月累,学生的文言词句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会进一步增强。例如讲到“之”字的用法,就可让学生用这一方法、步骤,分别根据作代词、动词、结构助词、主谓间不译几种情况作系统归类。学生在合作探究式学习中,不但培养了自学合作能力,也通过总结,对知识点加以梳理,不断丰富对文言知识的积累。

  五.大胆质疑

  在教学中也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文言文中的—些词语和一些观念,令今天的初中生感到困惑。如《鱼我所欲也》中的“不食嗟来之食”,有的学生认为文中引用的这个故事有悖于常理,在他们看来,乞讨的人是不会在乎施与者的行为是否合乎礼仪的,大街上的乞讨者就差到路人兜里抢东西了。对于学生的质疑,应该给与鼓励,并让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用其他易懂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用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由于庄稼歉收,路上的乞者多了起来。一天,一个面黄肌瘦的青年在一户人家的篱笆外徘徊,却难以启齿。主人见了,上前问道:“我想请你帮忙把这堆砖搬到房后去,当然,我会请你吃饭作为报酬,可以吗?”男青年爽快地答应了。不久,他吃饱了饭,带着健壮的身体和自信上路了。在那年剩下的日子里,这堆砖被不断地搬来搬去,每一个处于困境中的乞者都心安理得地吃了主人的食物,渡过了生命中的难关。

  故事讲完了,问学生:如果你是乞者,你希望得到哪一种帮助?为什么?“学生们恍然大悟。最后,学生总结出:对于宁舍生而取义的人来说,他是断然不会吃嗟来之食的。什么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明白、有困惑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故事,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大胆质疑不仅能弄清事实,发现规律,也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沟通人与人的情感,建立起良好的感情桥梁。

  6.走进意境

  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文章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生活的感悟。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有知人论世的观念,学会查阅资料,对作者及写作背景进行了解。然后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随作者走进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如散文描述法、配图激情法、配乐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浓郁情怀,受到强烈的审美情操感染,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使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较真切地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例如:《湖心亭看雪》一文,了解了作者张岱是明末清初人,家人曾是明朝的官宦,他曾经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明朝的灭亡,改变的他的生活。他曾经参加过抗清斗争,不想臣服于清朝,所以过着隐居生活。 了解了这些背景,再随作者一起,在大雪三日的夜晚独自去湖心亭看雪,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在那样寂静空旷的雪野中,那种孤独寂寞,那种天地辽阔我更渺小的迷茫,那种巧遇金陵人的欣喜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自然就可以深切的体会到。

  七、学习运用

  学习文言文除了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外,还要把所学知识用在文章里,使文章精悍凝练。在现代文里引用具有哲理的古诗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妙笔生花。例如学完《论语》后,可以让学生就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写读后感。写景、抒情、言志的警句更应该随时用在作文里,使文章妙趣横生。

  总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鉴赏文言文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始终是我们文言文教与学的目标,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古代文化遗产的乐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下一篇:巧用表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