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分层教学管理对有效转变学困生的思考与探索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承认差异,分层教学,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我们在教学中也极力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整体把握所教班级的优中差态势,明确整个班级的“最近发展区”,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不同的学困生,教师要有与之匹配的策略,从而有效转变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分层教学管理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相同的。”①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不仅应该接受,而且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这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承认差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人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人格特征,都有其独特性。而我们的教育,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有统一的目标,即教育的统一性。如何将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独特性结合起来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最早体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异。他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典范。我们在教学中也极力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框架的提出,彻底摆脱了长期以来的“一刀切”的局面,承认差异,允许后进,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挥学习潜能,目标明确适宜,教学效率比不分层要高。其中一大批学困生受到老师的关注,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进步很快,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1、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学习成绩低下,学业失败,达暂时不到标准的学生。通过调查,班上的学困生占有相当的比例,大约在10%—15%之间。

  2、学困生形成因素分析

  学困生的形成有其个体内部的因素,也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因素,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学困生就其个体内部因素来讲,有生理和心理两大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脑功能轻微失调和感觉统合失调是学困生形成的因素之一,学习上的分心、情绪上的不稳定和人格障碍也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因素。就其外部因素来讲,家庭气氛是否和谐、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家庭是否有相当的学习气氛、家长的知识水平、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学生的学习愿望等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3、学困生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由于多种原因,致使班级中出现一些学困生。学困生的出现,就好像和谐的乐章中奏出了不和谐音符。不和谐的音符可以修改去掉,而学困生不能丢弃不管。他们需要老师的关注,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学困生进行诊断与鉴别,给学困生建立个人发展档案,随时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教师要通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掌握学困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课堂教学中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对于一个班级,教师要整体把握所教班级的优中差态势,明确整个班级的“最近发展区”,明确教学目标;而对于学困生,也要确定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不同的学困生,教师要有与之匹配的策略。

  (1)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能受到老师、同学的赏识;有的同学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学生有远大的理想,长大报效祖国,建设祖国;有的学生希望自己考上大学,今后有个好工作;也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一天天地混日子。我们分析一下学困生的动机,基本属于后一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开始,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知晓学困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战胜困难的基础上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通过调查,学困生是最基础的知识没有学好,最基本的方法没有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课上观察、课下了解、检测等形式逐个摸清每一个学困生的知识基础,预测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便在课上、课下有针对性地指导。

  (3)研究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学困生在班上表现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表现为沉默寡言,远离同学,不善于与同学交流,害怕与同学交流;另一种表现为鲁莽行事,违反课堂纪律,经常打架、骂人,招惹是非,目的是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到头来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反对。由于心理的原因,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也可能由于某次老师、同学、家长的误解,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地告诫青年教师:“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学习态度,教师应采取审慎的态度,选择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和学生谈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转变学困生的前提。同时教师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学习愿望是一些细小的源泉,教师要使这些细小的源泉不致淤塞,就要转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为了使这些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依据学生的现实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认识的世界里漫游。死记硬背是没有效果的,必须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谐。

  (4)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落下的功课较多,一般的方法无法使学生较快地弥补缺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有效的学习学习方法,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果学生知道一种学习有效的方法,但从来不用,等同于一张白纸,毫无价值;如果学生借鉴他人称之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却屡试不通,也不会心满意足,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不仅要提供一套科学的学习技巧,而且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和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各种学习技巧,学会自我评价、并依据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一次次地总结、提炼,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3、心理沟通,激发学困生的自主发展意识

  1克服自卑唤回自尊

  了解学生、接纳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这是提高和转变学困生的第一步。良好的关系胜过多种教育。学困生有这样那样的过失和犯错是正常的,但批评甚至处理学生时要记住别让他们“想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熄灭。即使犯严重过错也要顾全面子,坚持个别交谈,否则只会促成破罐子破摔。人都是有自尊的,学困生尤其需要维持他们的自尊。有些学困生由于长期经受责骂、批评,似乎事事“无所谓”,其实最渴望获得老师与同学的尊重。尊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的尊重,不但可以换回学生对你的尊重,更重要的唤回了他的自尊,而这恰恰是转变学困生的基础。

  2树立自信培养自律

  学习上的屡屡失败,使学困生丧失了成功的信心。对于这样的群体与这样的学生我们必须设法帮助其获取成功的体验,这可以激发他上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教师的期望、同伴的激励均是树立自信的有效动力。不经意的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只要是你发自内心的,对于这些学困生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刻骨铭心的激励。与激励相辅相成的是自律意识的培养。这自律既包括行为规范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应包含学习意志的磨练。没有自律就不会有对于成功的执着的追求,其自信犹如海市蜃楼只能昙花一现。因此我们提出“学困生要当优秀生来教。”且在具体教育行为中是过之而无不及。

  3自强不息自主成功

  分层教学管理更有利于建立促进学困生成长的鼓励性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以鼓励为主要方式,以个体发展为客观参照,旨在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这种着重考察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使学困生感觉到自己时时在进步、处处有成功。他们的任何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这能有效地激励学困生自强不息。虽然学困生学习起点较低,但学习的内部动力会驱使他们争取达到更高的要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种激励最终形成学生的自我激励机制从而实现学困生的自主成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