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而且还要把思维的有序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多种特质协调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创新是我们每位教学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阐述自己的方法和观点。

  【关键词】数学;观念;培养;灵感;创新思维

  一、培养数学创新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人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获得主要取决于其创造热情、创造兴趣。勤奋、顽强、积极进取都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品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教育过程,不仅教师要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教,而且学生更要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这决定着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否转化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学生要有学习、探索和创新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能严格要求自己,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并注意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学生的上述学习品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萌发创造的欲望。学生在想象某一事物时,常常表现出“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想入非非”,这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朴素表现,正确引导和帮助,他们的智慧就会萌发和成长,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就会出现另辟蹊径的独到见解。

  数学创新观念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就会稳定、持久地影响创造者自身;它是一种稳定的、积极的创新心理倾向,它使数学创新内化为创造者的一种需要,形成惯性,形成自然。可以说,数学创新观念的确立,标志着数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但数学创新观念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长期积累,长期渗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观念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数学创新观念的形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3)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有“问”,才有所思、所想,才有发明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百万,起点是一问”。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中学数学教材重视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引发探求欲望与动机。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创设问题新颖有趣,引人入胜,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便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空间中的两条直线呢?②同学们先观察教室的墙角线,黑板面边线,课桌面边线,教室的门沿线,想想它们所在的直线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关系?这问题一提出,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的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

  1.抓好课堂主阵地。

  中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形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开设专题性的创新思维训练课,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强化训练;另一种是在常规课堂教学中随机渗透,有意培养。开设专题性的创新思维训练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些创新思维技能的强化训练,这种训练可以通过趣味题、“怪题”解题比赛,数学游戏以及数学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巩固通过专题训练课所习得的思维技能。因此,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师生易位,共同探讨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练习加以巩固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有时间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有表达自己思维结果的机会。我在中三复习时提出,每个学生都要准备演讲内容,上课首先由学生发表自己研究的结果或讲解认为题型上、解决问题思路上有独到之处的问题。实施后学生思考问题深入了,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虽然有些学生在表达时不尽人意,但让我看到了许多思维的火花,更让我坚信自己的做法的正确性。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组织题目讲解有以下三大益处:一是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促使学生更加自觉、深刻地研究问题;二是学生都处在同一层次,学生的讲解和思路其他同学更容易接受,改变了以往“强势教学”带来的弊端,使得问题能更好更快的解决;三是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除此之外,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

  3.重视课外实践活动。

  生活是个大舞台,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它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物素材。学生面对纷至沓来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创造性思维意识自然会被激活。

  有位初中教师在教学《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原始数据》时,直接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求学生统计来往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因为教师事先没有告诉学生任何方法,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便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方法:有的几个人一组,数的数,记的记,协同作战,配合默契。单独作战的,有画“—”的、有画“|”的、有画“o”的、有画“正”字的……对中学生来说,这不就是在创新吗? 我们提倡课堂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数学,这样,我们的数学学习,就变成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享受。

  另外,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思维,标新立异的解答,哪怕只有一点点的“道理”,都应及时给予肯定。经常给予学生适度的赞赏,可以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意识,使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得到强化,提高其创造能力。

  4.让学生成为创造的主人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自身的思维应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的身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性氛围,为学生提供联想善思的创造性良好情境.比如:对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传统的解法,探究新的解法,通过解疑,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望,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讨学生的思路,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发散思维过程.

  例如,在学习了圆心角与圆周角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同圆或等圆中,一条弧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的圆周角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移动圆周角顶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并猜想、讨论、归纳:①当圆心在圆心角的一条边上时,同一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有什么关系?②当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或外部时,同一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又有什么关系?

  四、 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题目的新颖解法来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以及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开发,挖掘问题的内涵及潜在的教学价值,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联片教研对中学教师的发展及作用    下一篇:浅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