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渗透心理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启示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第二条途径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第三条途径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咨询或辅导活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这就要求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把全面渗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所谓全面渗透的心理教育模式,即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地渗透与学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校园文化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之中,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教学设计方面,要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考虑学生学习中心理品质发展的内容。在数学等学科上切忌偏深、偏难;在语文等学科上,切忌唱高调,一味强调道德信仰,忽视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2)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根据学科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使学生在浓厚兴趣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防止疲劳和厌学情绪发生。

  (3)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能力。

  (4)在评估学生成绩方面,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重视形成性评价,不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防止考试焦虑发生。

  (5)在课堂管理环境和课堂管理中,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无心理压力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所以说,渗透不等于机械的做加法,在目标上都加上一点心理辅导,它是寓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

  二.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区别,不能相互代替,但也有密切联系:二者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品德问题也往往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中,不仅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而且还能丰富和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同时为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提高是以个体健康的心理为前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于心理健康,任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教育者心理过程的内化和外化,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内容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导法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在班级管理及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活动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高尚的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班集体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班会、班集体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教师只要有意识的把这些活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精心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学校的团组织、少先队、班集体活动及其它常规教育活动等,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结合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如,通过晨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自尊感等高级社会情感;通过形式多样的班团队活动培养学生谦虚、进取、自尊、自爱、自勉、自信、团结协作、互谅互让等人格特质以及自我管理和相互交往的能力;通过早操、课间操和其他体育锻炼,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其生动活泼、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等心理品质;通过科技文体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欲,发展各种特殊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相应形成分析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通过学校组织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远足等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学校通过搭建家校社互动平台,形成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促进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

  首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家长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有关常识,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特点,存在问题及简单矫正方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其次,对家长会的模式进行创新,在家长会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请校内或校外专家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与孩子同步接受心育。并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家长提供一些解决孩子心理困惑的方法,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和社区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心理教师进社区、进家庭义务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与社会、家庭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也可以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把有特殊问题的孩子集中起来,开展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凭借日常的、大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的熏陶作用,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才能收到实效。这无疑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教育因素,关系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还是班团队活动,都应该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全面渗透心理教育模式就是让学校每一个教育者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全面渗透也必须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下一篇:如何在学生德育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