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电教 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最熟悉的科目,不需要刻意地去学习。可是要学好语文却是很难的,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欢迎的科目就更难。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字词训练,对课文没有激情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语文成了学生头疼的科目。引用电教技术后,我们可以使用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悦耳的歌曲等等,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我谈几点拙见:

  一、揭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教师在揭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要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如何如何,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的确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试着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些词,以及描绘出的情景,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这样一个爱自然、企盼丰年的主题就在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中被化解了。

  应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三、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 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 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四、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放映幻灯图像,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表情朗读。再如教完《桂林山水》后,可以放映教学电影《桂林山水》,这样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整本的感受,在电影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解说伴同下,学生们好似荡舟漓江上,“人在画中游”,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美的情感。

  在人、机、网络、教学资源高度整合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协作、探究、讨论、交流、互相帮助,主动构建知识意义,这样,学生就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信息化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信息资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交互性和教学的个性化、社会化、生活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学习化社会的构想渐渐成为了现实。

  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了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致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利用图书馆到利用电子资料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写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媒体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综上所述,电教手段使语文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不仅可以模拟生活环境,使学生在听到声音的同时,看到相关的真实画面,实现语画同步,声情并茂,它还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充分结合,逻辑性与直观性并重,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富于联想,乐于表现,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能更好的学会语文,能更加的喜爱语文。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适当运用电教手段。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小学语文低学段拼音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不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