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信息技术背景下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是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如今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语文学习已被应用在教学中,它对实施教学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信息传递快捷全面,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情感,让他们走进精彩纷呈的信息世界,学生可凭借自己的慧眼自主地获得感知,通过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就把信息技术与课堂阅读教学巧妙整合,采用了“激趣导入→预习检查→初读感知→品读理解→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成才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善于利用教材和教学本身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去促进学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兴趣的来源很多,凡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的,都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唱歌曲、猜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变色龙》的重点要使学生了解其变色特点,学生很少见过变色龙,更加不了解它的变色过程,为了平缓教学坡度,突破难点,更好地激活学习气氛,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变色龙变色,并辅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变色龙随环境变色的特点。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方面的困难,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也因形式新颖、画面精彩而兴趣大增。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故事情节,可以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可以达到其他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的效果,学生能直观感知学习内容,并插上想象的翅膀,准备进入梦想的世界。

  二、预习检查:

  在语文教学中,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简介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

  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会文章的情感,做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获得阅读的兴趣。因此每学新课之前,我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对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的介绍,让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另外,认识生字词也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出示生字词,通过游戏的设计检查学生字词的读写情况(字词的意思安排在第二课时在课文中理解),也为朗读、理解课文扫除障碍。

  三、初读感知

  阅读从感知文章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品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达到语感、美感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正因为朗读过程中的“有声语言”,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情感。中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在教学中,老师就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去发掘作者的情感,我常常采用的方式是:(1) 播放现成的配乐朗诵。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要想找到一篇配乐朗诵的课文是很容易的,在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之前,我通常会让他们听听名家的配乐朗读,在教学古诗文时,效果会更明显。这些文章由于离我们太遥远,学生在朗读时都会遇到同一个困难,就是不会断句,这时让他们听听比较规范的朗读,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一边听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划分停顿,这样做,不但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另外,配乐朗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 为课文配置背景音乐。我根据文章的风格、意境、情感等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同时向学生简介所选曲目的名称、风格、主题,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接着再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配乐朗读。因为前面已经听过了别人的朗读,欣赏有了良好的基础,就能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情感,激发学习热情,领悟文章的主旨。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在较短时间内正确而迅速地抓住课文的内容,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品读理解

  “品读理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把“教本”变为“学本”,在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作者情感、主旨等方面对教材进行二度制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阅读教学的信息输出方式改变了“一言堂”、“填鸭式”的灌输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自主探究中,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吸取同伴有益的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张扬个性,沟通心灵。教师适时点拨疑难,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仅是出于

  教学环节的完整性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内容和知识点的归纳,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我会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总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将所学的知识默化、内化,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拓展延伸

  语文的社会性决定语文与生活的同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而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学习,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使知识巩固、内化,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书上的知识只是一个例子,因此尤其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走出文本,在创造性的活动中碰撞出哲理的火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资料、提供图片、音像等,让学生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上每个教学环节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会及时判断和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相对稳定,在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准则,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环节,不必每节课都按照以上流程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是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的努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可以化静为动,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从来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同时也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如果课件喧宾夺主或为了使用而使用,课堂看似热闹,学生走马观花,这样信息技术下的学习优势不但发挥不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难以完成。有的老师过分拘泥于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环节单调、统一。因此,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摸索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让信息技术与课堂阅读教学完美整合,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古诗词赏析方法    下一篇:浅谈语文微课教学
推荐资讯